“房车”里的小年夜

夕阳西沉之际,采访车停在了利津县菜于家村西南方向的一处井场上。

傍晚余晖中的井场,清冷空旷。一台制氮撬,一台增压撬,一台车载式箱变,一辆“房车”,便是井场上全部的设备。

听到声响,“房车”内的灯光倾泻而出,身穿红工衣的于培杰沿扶梯走下。他是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二氧化碳项目部2站副站长,正和两名同事对滨南采油厂SJSH10-105井进行注氮气调剖作业。

“房车”内温暖如春。于培杰介绍,这辆“房车”就是他们的移动站控车,值班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都在这里。此时,工作间内,两台监控大屏上分别显示着现场注氮设备和工艺流程,运行状态和生产数据一目了然;一道门隔开的生活区内,值班人员宋晓慧正在厨房忙碌,饺子刚刚下锅。

这一天是1月22日,腊月廿三,小年夜。

对于宋晓慧而言,这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值班夜。自从2020年加入二氧化碳项目部,她一直跟随班站辗转于不同井场,先后参与了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二氧化碳注入、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牛页一区试验井组二氧化碳注入、油田二氧化碳吞吐提高采收率试验项目——利页1HF井二氧化碳注入等项目。

参加工作15年,宋晓慧最深切的感受是转型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随着油田CCUS和页岩油的发展,二氧化碳项目部从最初的注汽、注氮,延展到注二氧化碳、注空气,注入介质在变,工艺技术在变,干部员工的思维也在变,“要在注入环节做好服务保障。”

“油田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学什么。”如今,二氧化碳项目部每名员工都熟练掌握各种气体介质的注入工艺,打造出一支过硬的多面手队伍。

和几年前相比,宋晓慧觉得幸福感越来越强。这份幸福感源自二氧化碳项目部对数智化的应用。

以往搬家时,注汽设备多而繁杂,费时费力;注入过程中,无论严寒酷暑,定时的室外设备巡检丝毫不能延误,操作间设备运转声轰隆作响。

如今,他们引入移动站控车,内置的智能管控系统同时兼容注氮、页岩油压裂保供、二氧化碳常规吞吐、二氧化碳大剂量吞吐、二氧化碳气驱5项业务系统,员工在“房车”内就可完成巡检、启停、调节等日常操作。

数智化赋能,让一线操作岗转向运维管理岗。宋晓慧回忆,在利页1HF井进行二氧化碳大剂量吞吐注入施工时,每小时四五辆压裂液车同时进场,利用智能管控系统的喊话功能,监控岗人员可从容指挥液态二氧化碳罐车司机进行卸液操作。

电子屏上显示,SJSH10-105井计划注入的8万标方氮气已经过半。注入完成后,宋晓慧将会和同事转入下一个井场。她看了看日历,转场那天,恰逢农历蛇年大年初一。

有目标,有盼头。“房车”外,干劲十足;“房车”内,饺子飘香……


信息来源: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