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腊月廿二,丰页一号台井工厂的5口页岩油井进入压裂阶段。近7万平方米的井场上,车辆设备布局井然有序,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丰页一号台井工厂位于垦利街道复胜村南1公里处。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压裂酸化(天然气)研究所博士后鲁明晶正在井场查看压裂前各环节的准备情况,不时陷入沉思。
5年来,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压裂施工规模不断扩大,难度也日益增加。通过他们的不断优化,近百口页岩油井顺利投产。但鲁博士并不满足于油井的投产,实现油藏开发效益最大化是他的“心愿”。自2021年起,他和团队研究形成了压焖采一体化优化方法、前置二氧化碳增能压裂技术、水平井强化体积缝网改造工艺技术体系,大幅提升了页岩油的改造效果,为济阳页岩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强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一体化风险识别,采用‘短段少簇+适液增砂+精准控缝’为核心的水平井密切割体积压裂工艺,进一步提高立体井组压裂质量,推动页岩油高效开发。”介绍起民丰洼陷页岩油1号台的压裂施工工艺,鲁博士侃侃而谈。
目前,油田正稳步推进我国首个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并屡次刷新国内单井日产最高纪录,页岩油开发效益持续提升。
如今,鲁博士有了新的“心愿”——实现立体空间内多口井高效协同压裂,最大程度提高页岩油储量动用程度。
“开始启泵。”随着对讲机里的指令传出,鲁博士立即回到指挥部,和同事们盯着屏幕上的“心电图”目不转睛。
这个貌似“心电图”的曲线记录着压裂过程中的油压、排量和砂比,可以反映出缝网在地下的扩展情况。什么时候需要加砂、什么时候需要强化裂缝的扩展,都能通过监测压裂施工过程的数据获得反馈,实时进行决策和调整,以最大程度发挥压裂工艺对储层的改造效果。
“现在开始加砂了,4%的砂比,排量是13立方米每分钟,基本上地层已经破裂了。”屏幕前,大家讨论着,随着曲线逐步平稳,紧张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阶段压裂施工结束后,井下作业公司压裂五中队的副经理郭春雨立即组织工人进行设备检修。“五口井采取‘拉链式’施工,施工节奏快,设备多,我们就得多上心。”郭春雨介绍。
这5口页岩油井的压裂,集合了页岩油项目部、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东辛采油厂、井下作业公司、测井公司等十余家单位技术人员的智慧和力量,目标同向已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
如今,胜利的页岩油旭日东升,战略接替态势业已形成。为确保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鲁博士”们正满怀信心去实现更多未完成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