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油田人才蓄水池

  这是一支分布在胜利工区各条生产战线上的队伍:2万多名员工工作在管理局有限公司、分公司、工程公司、经纬公司等胜利工区80多家直属单位。

  这是一支技术实力过硬的队伍:60多人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石化技术能手”“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590人获评油田级技术能手。

  这是一支具有广阔成长空间的队伍:人均年龄39岁,1800余名公司员工选聘到油田基层班站长岗位,980多人取得技师以上技能等级。

  亮眼的成绩单,是油田党委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侧面反映,是直属单位培养使用各类人才的缩影。近几年,油田党委把石油技术公司员工纳入“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大盘子,在基层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序列成长中,打破“身份”界限,营造了尊重人才、鼓励干事的良好氛围,员工成长通道进一步畅通。

  心无旁骛服务油田发展

  多次被评为油田劳动模范、油田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地面工程维修中心滨海机泵维修服务部经理尚文彬是首个被聘任为油田基层正职的石油技术公司员工。

  尚文彬的成长历程不是“独一份”。目前,该公司员工已有200多人成为油田基层管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骨干人才。

  石油技术公司员工茁壮成长,得益于油田党委高度重视。油田主要领导深谋远虑,亲自谋划指导,油田组织人事部门精心设计安排,直属单位和石油技术公司密切配合,全链条组织实施培养。

  油田各直属单位结合加强基层建设和生产管理需要,推动“员工培训”向“员工培养”转变。石油技术公司深化目标同向,及时对接发展需求,主动服务各单位,开展培训培养,提升员工素质能力。

  去年,纯梁采油厂“三室一中心”后备技术人才紧缺,他们优选50多名石油技术公司员工,与石油技术公司、油田党校联合开办培训班,探索“培训—上岗—带着问题再培训”的培养模式,促进员工岗位成才。

  今年,这样的“三方联合培养”模式已经被石油开发中心、东胜公司、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等单位采纳。围绕油田主责主业,针对性提升公司员工业务能力的做法,取得良好效果。

  截至目前,公司已有1800余名员工被选聘到油田基层班站长岗位,980多人取得技师以上技能等级。

  致力成为长期稳定战略合作伙伴

  11月13日,位于北二路与西二路交叉路口东北角的石油技术公司办公大楼内,窗明几净,数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2万多名员工工作在管理局有限公司、分公司、工程公司、经纬公司等胜利工区80多家直属单位。

  2019年11月“东营胜利石油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改革调整揭牌,从机关直属部门走上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社会化服务的新征程。

  起初,体制和身份的转变,也曾让石油技术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佃友心里“打鼓”,“有人说我们更自由了,可以在社会上干事了,公司到底怎么发展,我们也一度心里没底。”

  是以走向市场创效为主,还是以服务油田大局为重?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石油技术公司领导班子反复讨论,思路逐渐清晰:打造油田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和石油技术服务两个平台建设,全力做好服务油田、服务业务单位、服务员工三篇文章。

  在张佃友看来,按照油田需要,引领发展好、培养使用好这支队伍,是一切工作的“根”。

  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油田战略部署,对接油田发展需求,积极提升技术服务支撑能力,聚焦油田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构建,把公司发展规划、目标举措、业务布局,与油田的油公司建设、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社会化创效等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瞄准油气核心业务,推动油田高效勘探、效益开发。

  为油田发展引进人才

  天津、贵阳、西安、临沂。从去年到今年,石油技术公司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总经理杜怀勤外出“抢人”的脚步就没停过。

  “抢人”是为了保障油田主干业务、紧缺专业、新兴业务人才需求,以项目化人才引进的方式进行社会化招聘。

  去年,油气井下作业中心提出修井作业岗位的项目化人才引进需求。杜怀勤连续跑了40多家大专(高职)及以上高校,进行校园招聘,为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引进项目化人才170余人。“有的学校是第一次合作,对我们不放心,老师特意带着学生来考察。”杜怀勤回忆说。

  从最初的不放心,到现在“同学介绍同学来”,短短一年,石油技术公司逐步打响了招牌。近三年,石油技术公司先后招聘引进钻井、作业、危化品运输、船舶水手等岗位急需紧缺的人才1773人,与省内外大专(高职)以上30多所院校达成校企合作意向,与100多所高校建立了常态化人才引进联系机制,还被评为2023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百强企业”。

  聚焦油田发展新形势,按照计划,他们将积极探索专家聘用“平台”服务,满足有关单位对页岩油、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新能源等领域专家型人才的需求,为助力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全天候、立体式人才服务。


信息来源: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