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石油工程、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跨系统重点业务数据共享壁垒,使结算周期缩短50%。这是数智化管理服务中心打破各部门之间、平台之间、数据之间的壁垒,让数据活起来所取得的成绩。
今年以来,数智化管理服务中心聚焦“成为国内一流智能油田综合解决方案创造者和提供方”愿景目标,致力于让油田数据活起来、智慧用起来、场景动起来。数智化管理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副经理田庆凯说,中心以数智化转型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数智油田顶层设计和智能化示范场景建设,将信息技术融入油气生产全过程,用数智技术助力油田主营业务做专做精做强。
在油田“大生产、大运行”体系建设中,该中心技术人员打通钻井、录井、压裂实时数据传输通道,有力支撑页岩油方案审查、钻井提速后评估等工作,精准探索勘探全流程精细管控路径。通过这一创新举措,设计审批周期从一周缩减至48小时以内,实现探井“流程管理+数据管理+节点督办”闭环管理。
数据互联互通的目的是把智慧用起来。智慧油田建设,是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高度集成、智能决策与高效运营的现代化油田管理体系。中心生产物联网服务部党支部书记、经理刘骏介绍,当前油田现场实现“人、机、网”高效协同联动,形成多层级贯通、跨专业的物联网应用模式,有效提升油气生产的本质安全水平。
中心强化油气生产物联网项目顶层设计,推进以物联网采集和应用为核心的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实现油气生产现场从井至线再到站全流程数据采集和一体化系统覆盖。目前,已覆盖管理区114个,监控油水井总数约3.8万口,接转(增压)站、配水间等中小型站库实现信息化全覆盖,并逐步推进CCUS、新能源等现场数字化建设。
针对油田生产现场点多、线长、面广的情况,数智化管理服务中心与油田生产运行管理中心建立了生产监控场景,让场景动起来。通过打造“平台+管理+监控”的信息化监管新模式,对地面建设、井下作业、重大危险源等重点井场、站场、管网进行实时监控,实现9种高风险作业场景及32种违章行为的智能预警—推送—处置—分析—溯源的闭环管理。
数智化管理服务中心和生产运行管理中心面向单元管理岗、工程技术岗等6个岗位,共同打造动态分析、工况异常诊断、油水井异常管控、生产计划管理等18个业务功能模块,开展岗位应用定制,实现了数据一键获取、生产设备设施异常主动推送、岗位工作量跟踪评价,通过丰富快捷的分析工具助力基层岗位员工解决现场生产难题,全力提高基层岗位工作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