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当好生产“动力源”

  随着夜幕降临,电力分公司胜东供电管理区主干道上,路灯一同亮起,路灯下方悬挂的一幅幅技术能手相片,被映衬得星光闪亮。

  电力分公司胜东供电管理区经理陈志峰面带微笑地将这里称为他们的“星光大道”。但这条星光之路,远不止是视觉上的璀璨。

  近年来,胜东供电管理区不断夯实基础,深耕细作,去年荣获中国石化“五项劳动竞赛”金牌单位和中国石化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殊荣,引领着管理区的发展迈向“星光大道”。

  作为电力分公司在东营区成立的第一家集变电、线路、配电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区,胜东供电管理区先后六次以试点单位参与公司电力专业化改革,每一次改革都推动着他们对传统运维模式进行深刻的思考和革新。

  心中装着保障使命,胜东供电管理区提出了“百人服务百万吨”的口号。借助数字化技术的飞跃,11座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守”,劳动生产率提升了66.7%。

  在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牛页一区的压裂作业中,管理区集结精锐团队,支委班子成员和员工在现场坚守了五个月。他们创新采用的“撬装式移动变电站+复合电杆”施工方案,将施工周期平均缩短了35%。

  陈志峰解释说:“压裂作业时需要大量电力,如果新建变电站,不仅周期长,成本也高。压裂结束后,还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如今,通过新技术的应用,现场施工变得更简单、周期更短,设备还能重复使用,也推动盈亏平衡点持续下降。

  在强化电网“心脏”的同时,管理区也在努力畅通电网的“动脉”。他们将传统的人工巡检转变为“视频+人工+无人机”的立体巡检新模式,建立了“线路可视化点读大数据库”,使电网巡护效率提升了6倍。

  目光紧盯着员工的成长,管理区提出了“百人创新百成果”的构想。他们利用“马广俊创新工作室”平台,制定九步闭环工作机制,不断优化管理办法,激励全员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将创意转化为成果。

  如今,管理区在提升安全操作、服务质量、降低劳动强度等方面的攻关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16项。

  手中紧握着服务的责任,管理区履行着“百人创效千万元”的承诺。他们牵头承揽的清河采油厂电力运维项目,试点新型目标经营责任制,成为油田人力资源十大标杆外闯项目之一。

  今年7月,他们与辖区内的开发单位签订目标同向协议。短短三个月,就为5家管理区减少了68吨的产量损失,油井开井时率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主动上门为甲方电力设备进行体检,排查安全隐患,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经过多次改革的洗礼,陈志峰深有感触地说:“基础管理是发展的根基,只有根基深厚,树木才能茁壮成长,立足基础不断创新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在今年前10个月里,胜东供电管理区的高质量发展指标稳步向好,配网线损降至4.53%,电网故障降至29条次,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做好油田生产的“动力源”。


信息来源: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