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盘采油厂通过探索实践,形成了以“三网三链”为支撑的“补网强链”临盘注水管理模式,成功实现“以水为先”的理念落实落地,解决思想上“重油轻水”的问题,推动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业务补“三网”,筑牢水驱稳产基石。立足油藏分类治理完善注采网,“块块补能”提高水驱控制,“层层对应”,提高水驱动用,“井井见效”,提高水驱质量,采油厂累计投转注240余口井,新增分注细分井164口,测试测调6200余井次,井网进一步完善,水驱稳产基础不断夯实。
工艺攻关整体治理精细驱替网。重油更重水、管水如管油,技术人员针对油藏上“堵塞”和“差异”的矛盾问题,多措并举,实现注采井网“血脉畅通”。强化攻欠增注,保证驱替“足”。在一体化上抓结合,从管理上抓落实,实现欠注井增量控制;通过规范洗井五项要求,确保水井洗井有计量、洗井高质量;应用地面双提、地层双降、压驱等增注工艺持续治理欠注井。对比去年欠注井净减28口,层段合格率上升3.4个百分点。强化分注细分,保证驱替“精”。针对纵向油藏开发层系多、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技术人员持续迭代常规井况、特殊井况分注细分技术,提高水驱动用。对比去年分注井增加33口,细分井增加16口,分注率提升2.1个百分点。强化压驱补能,保证驱替“准”,实现由单井压驱向区块整体压驱转变,由笼统压驱向分层压驱转变,预计有效期增油4000吨。强化长寿命配套,保证驱替“长效”,长寿命配套率提高至35.6%。
源头提升过程管控优化供水网。地面系统配套要整体服务地下注水。技术人员统筹双控生产与注水关键节点,提升注入水质,提高注入压力,提高系统效率,打造“水质优、压力足、能耗低”的地面注入管网系统。今年以来,源头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9.2%以上。
管理强“三链”,提升注水管理质量。统筹谋划压实责任做强保障链,抓牢由“量”向“质”转变的主线,加大运行力度,“责任到人,措施到井,考核到位”,项目组紧密配合,强势推进“三网”建设,实现一体化治理,全链条提升。开展专业培训交流,提升基层骨干综合素能。今年与三个采油厂开展技术交流,提升了技术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向节点并行细化运行链。技术人员开发工艺一体化,分油藏类型查找短板弱项,系统梳理制约高效开发的问题,制订井网二次重构、分类分级压裂、压驱补能等八大对策。地面油藏一体化,全链条查找制约因素,精准查找短板弱项。设计运行一体化,节点并行提升运行效率。如投转注运行上,地质设计完成后,工艺、作业等与地面流程管网同步施工,确保完井后24小时内注水,提高时率时效。
科学合理效益为先跟紧评价链。推进十项基础工作评价,形成“科学高效、简单易懂、责任明晰、反馈及时”的评价体系。目前已评价96个井组,制定调配、攻欠增注、作业工作量122井次。
经过近几年运行,采油厂注水指标稳中有升,无效水量动态清零,动液面上升30.2米,自然递减率得到有效控制。
(由临盘采油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