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井下作业中心聚焦油田整体效益最大化,秉承“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一起干”理念,与东部陆上10家采油厂签订目标同向合作协议。中心以优质高效服务保障主业为使命,从油田大局出发担当作为,围绕油藏经营与作业保障发力,与采油厂建立“目标同向、效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开发新模式。自实施以来,油井免修期延长45天,完成承包产量570余万吨。
中心围绕“一体化融合”和油田整体利益最大化积极转变观念,巩固拓展目标同向机制,朝着增储上产创效、保障能源安全目标凝聚力量,在共同做大发展“蛋糕”中实现自身价值。
他们统筹谋划,选取胜采作业区、孤岛作业区作为试点,在总结前期合作开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四个一体化”机制,完善“三个层级纵向统筹”运行机制,联产承包32个采油管理区,协力打造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运行10个月,作业成本降低4536万元,作业施工一次合格率同比提升1.57%。
中心与采油厂成立目标同向联合运行专班,作业区与采油管理区成立目标同向项目组(委派组)。他们设立一体化运行办公室,建立日运行、周督导、月总结机制,主动融入采油厂生产运行体系,统筹作业工作量计划运行;把甲方的“工作清单”和乙方的“任务清单”整合为一张“流程图”,实现多环节一体化运行。探索特车与作业目标同向“大包”合作模式。特车与作业目标同向工作按照“1+N”整体承包加多维度合作考核激励模式运行,推行新型搬安一体化、特车分时段等管理模式,促作业提速提效。
作业区与采油管理区建立临时联合党支部,干部交叉任职。中心协同开发单位开展技术攻关,积极承揽第三方服务。优选290名职工充实到开发单位作业监督队伍,做实“一井一监督”,合力构建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风控共同体。依托QHSE监督中心做好监督队伍建设,推动目标同向走深走实。
坚持质量至上,建立“五率一周期”质量指标体系等,将质量管理体系延伸至基层与员工。中心相继出台12项制度,整合、废止和修订部分作业标准,把好质量关,确保自有技术高质高效应用,筑牢自有技术服务品牌。
将“质量源于设计”理念融入员工思想,实施“一井一策”,抓源头和工序节点管控,健全责任清单,规范操作。创新质量管理模式,提供全流程质量服务。
将作业质量与基层创建、队伍评定结合,充分发挥质量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各单位作业质量整体提升。中心统筹作业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一体化运行,严格监管,抓实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关键环节的质量督查,同时对责任落实、职能到位情况进行督查问责,切实发挥好两级督查部门的作用。在目标同向工作中,与甲方联控,提升质量指标。
推动与开发单位信息数据集成共享建设,进一步完善目标同向基础数据库。聚焦发展,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运行动态信息共享,推进资源高效配置,提升修井质量效率和开发效果效益。加快信息数据集成共享建设,明确甲乙双方的数据重点,通过信息化实现数据实时共享,深化“四提一降”工程。
与开发单位明确职责,健全问题协商处理机制,完善一体化联动工作流程;压实一体化项目组职责,突出产量预见性管理,加强“产量”调动运行、突出“大生产大运行”,加强作业施工周期管控、突出作业质量系统提升,助推承包区块提质延寿降频减费。建立目标同向定期回访机制和一体化项目组作用评价机制。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带动全员主动参与目标同向,形成支撑保障原油产量提升的合力。
中心将作业区目标同向成效作为一项高质量发展指标,建立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月度排名,围绕“四提一降”指标建立评价考核体系。作业区按效益质量并重考核;项目部发挥自主权,合理拉开绩效差距,让主动融入开发单位油藏经营取得成效的员工有获得感。
中心牢记“端牢能源饭碗”殷切嘱托,深刻把握油田党委赋予的责任使命,把支撑主业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坚持目标同向,以“四提一降”提升保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深层次融入油藏经营,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作业动力。
(由油气井下作业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