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以管理优化提升行动为契机,聚焦主责主业,统筹推动科技创新、技术支撑等重点工作提质升级,夯基固本筑牢发展底板,把“短板做长、长板做硬”,奋力开创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
完善科技管理体系,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聚焦页岩油、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领域,跨系统、跨领域、跨学科“大兵团”联合作战,组建7个科技创新应用团队,设立19个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组。统筹实验资源整合与升级,筹建钻采工艺等6大实验功能区,加快引进前瞻引领型科研仪器设备;与院校联合组建高水平实验室,建设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高端石油注采装备等四个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围绕油田三大产业发展需求,编制形成科技攻关三年规划和面向“十五五”采油工程技术发展规划;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油田采油生物制剂研发及应用》,首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富集机理与立体开发方法》。
推进策源地建设,提升原创技术源头供给能力。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力打造10项国资委第一批中央企业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陆上)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攻关建立集成井网缝网耦合、多井协同施工、压裂风险识别与防治的立体压裂理论和技术体系,建成中国石化首个10万吨级页岩油井组,国内首个5层楼立体开发先导试验井组成功投产。创新陆上电控和海上液电复合两类实时测控分层注采技术,实现层间、平面注采耦合开发;创新形成基于智能算法的自动拟合及智能优化方法,实现多层系动态组网、即时流线调整。建立15个示范区,自然递减平均降低6.7%,累计增油4.06万吨。
锚定油田开发急需,推进重点技术快速突破。制定“十大重点技术突破”攻关计划。实时测控分层压驱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创新适用于深井多工况长效分层压驱管柱,研制双通道实时测控注入装置,实现压驱与常规注水流量分级精准测试与调控,完成油田首口实时测控分层压驱井顺利测试调配,分层压驱技术迈入同步实时测控新阶段。首创以基因资源为平台的生物酶定制技术,形成适用于陆上、海上不同钻井液的生物酶解堵体系与工艺,2024年实施钻完井生物酶解堵116口井,平均单井产能提高30%,性能与国外产品相当,成本降低50%,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深化科改转型,全面提升价值创造力。稳步推进管理体系优化调整,深入实施“三个最强”全员练兵。开展数智化条件下基层单位标准化建设,多措并举减负赋能。稳步推进中石化内部互供产品转化,将加工企业由外部社会企业转为内部企业,构建产品效益系统内共享机制。全力支撑“人才飞地”建设,全方位支持协同青岛技术研发中心建设运行。强化绿色科技支撑,开展硫化氢产生机理及抑制措施研究,加强伴生气硫化氢防治技术攻关,扩大采出水资源化利用等工业试验规模,不断提升工程院绿色科技支撑力。
(由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