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注汽让稠油“少吃多产”

今年二季度以来,滨南采油厂直面制约稠油高效开发的主要矛盾,强化效益意识,转变开发思路,建立分层开发、精准注汽新模式,实现注汽“瘦身”、稠油“健体”。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10个月,滨南厂注汽量减少12.2万吨,产油量增加4.1万吨,油汽比提高0.06。

滨南厂的稠油油藏经过40余年热采开发,已进入高轮次吞吐生产阶段,成本上升、产量下降的矛盾愈发突出。目前,其产量占到该厂总产量的35%左右,操作成本却占到总成本的54%,其中,注汽成本占稠油开发成本的一半以上。精准注汽、发挥每一立方米汽的最大效能,是实现稠油高效开发的关键。

以往,该厂稠油采用多层合注合采方式开发。因各层间渗透率、地层压力和含油饱和度等差异大,且经过长期热采开发,注入的蒸汽沿着渗透性好的储层形成了固定线路,该储层出油越来越少、出水越来越多,导致油井含水上升、产量下降,而其他渗透性相对较差的储层蒸汽却不足、流动性差,无法有效开发。为此,技术人员改变开发思路,将多层合注合采转为单层精准注汽开发,充分挖掘各层生产潜力,优化注汽量,提高油汽比,提升开发效益。

郑41-2-斜22井原采取3层合采,层间差异致油层动用不均衡,生产后期含水率高达98%,日产原油不足1吨,今年3月因套管损坏停井。技术人员转变开发思路,对其进行侧钻,射孔动用程度最低的11#层进行单层单采,注汽量从3400吨优化至2000吨。自8月26日见油以来,该井日产原油保持在20吨以上,含水率大幅降至45%。

无独有偶,单56-18-斜14井是单56块新井,原油黏度大、物性差,各小层距边水距离不同,同区块老井多层合采导致油井含水上升快,后期含水率高于90%,日产原油不足2.5吨。今年7月投产该井时,技术人员选择远离边水的8#小层进行单层单采,注汽量从3000吨优化至2500吨,开井后峰值日产原油12.7吨,含水率降至75%。

同时,在稠油井转周注汽优化方面,技术人员以效益为衡量标尺,推行“654”注汽优化新模式,即转周前进行是否转周、是否重新防砂、是否配套层系调整措施、是否配套热采辅助工艺、是否配套举升降黏措施、是否适合降黏冷采“六问”;制订方案时按照套损井、出砂井、汽窜井、高含水井、单采井必优化“五优化”原则,严格把控注汽量;注汽过程中按“四排查法”,及时发现异常、优化注汽量,根据每口稠油井情况精心定制个性化注汽“套餐”,有效提高热采转周效益。

单2-平04井是单家寺油田单2块水平井,经过14个周期生产,地层能量低、呈低液低含水生产态势且有汽窜现象。在该井转周时,他们开展“六问”,着眼提高地层能量,配套高干度复合气辅助工艺措施,按“汽窜井必优化”原则,将注汽量从3200吨优化至2800吨,开井后峰值日产原油13.5吨,同期油汽比提升0.1。


信息来源: 
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