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海上,中心三号平台一派繁忙景象。
9月23日至27日,历时92小时,海洋采油厂中心三号平台投产十余年来最大规模能力提升工程安全高效优质完工。
聚焦本质安全,中心三号平台能力提升工程突破传统海上施工模式,推进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机械化作业、信息化管理,实现施工全过程风险受控。
谋定而后动
安全,是中心三号平台能力提升工程施工的关键。
6月26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油田分公司代表孙永壮来到安全承包点海洋采油厂中心三号平台检查安全工作。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孙永壮认真查看油气生产、注水等工艺流程,为平台安全“把脉问诊”,强调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从源头设计上减少高风险作业,最大限度减少海上动火作业。
谋定而后动。油田党委高度重视平台能力提升工程,成立中心三号能力提升工程运行专班,提前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建立日运行、周督导、定期组织专题会议的运行机制,确保工程施工有序进行。
油田生产运行管理中心经理荆波介绍,能力提升工程能够有效破解外输稳定性不足、应急时间短等“卡脖子”问题,提升本质安全化水平。
不安全不施工,不安全不开工。
源头减量,风险降级。为做好施工准备,中心三号能力提升工程运行专班,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先后组织12轮次方案讨论,优化5处动火点、13道焊口,最大程度简化作业流程。
海上搭“积木”
起吊、平移、下放……
随着一系列指令,CB1A、6B平台配电室,CB1A平台1D来油栈桥等平台“积木”,摆到了既定位置。
从陆地预制,到海上安装,海上搭起了“积木”。
中心三号平台能力提升工程如何实现安全平稳?答案就隐藏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机械化作业、信息化管理”之中。
近年来,油田在永21储气库项目、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项目等重点工程中接连取得安全、优质的佳绩,尝到了“五化”带来的甜头。
“坚持预制装配理念,从海上搬到陆地,把工地搬进工厂,大大减少了现场工作量,降低了作业风险。”海洋采油厂厂长韦敏介绍,“陆地预制比例超过50%,海上施工周期缩短10%以上。”
“源头减量”贯穿于能力提升工程始终。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加大陆地预制深度、大型设备撬装施工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现场工作量,最大限度降低现场风险点。
同时,工作专班结合工程实际,明确网上电子票预约、现场纸质票办理、完工作业票上传工作流程,从严现场作业许可检查,同步组织岗位人员开展视频监控。
“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中心三号平台中控室内的大屏幕上,实时展示着监控画面,犹如一个精密的指挥中枢,对平台施工进行着全方位的监控与管理。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监控和实时调度,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为我们提供了一道额外的安全保障。”海洋采油厂海四采油管理区安全主任师郑学利指着屏幕说。
风险管控全覆盖
“扫线队长”设计扫线阀组,优化扫线路径,避免了多条管线同时上平台的情况,做到清洁高效;“盲板司令”对盲板抽堵统一审批、监督、确认,保障全过程安全;每一道焊口施工都追求极致……
“针对每一项高风险施工,我们都制定了详细的落实清单,并在重点工序上实现了专人管理,确保万无一失。”油田生产运行管理中心海洋管理室高级主管孔庆昊说。
中心三号平台能力提升工程,主要涉及动火、吊装、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盲板抽堵以及舷边作业等6项高风险作业。
运行专班将施工方案转化为执行管控清单,制定安全管控措施497条,严格把控开工条件,针对每处施工项点制定检查措施,确保全过程风险识别,无死角风险管控。
细化监督节点,提升监督效能。重点开展开工前高风险作业准备、作业许可管理、承包商安全条件确认,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高风险作业监管、风险管控措施落实、问题闭环整改等工作,保障工程安全平稳运行。
行走于平台之上,动火点处的防火围挡和防火毯构成了一个个橙色的“小世界”。
“围挡隔离了动火现场,提升了现场的本质安全。”“盲板司令”海洋采油厂海四采油管理区平台管理主任师占新兵说。
运行专班将施工环节最复杂、最关键的流程节点、施工工序按照区域进行划分并制作甘特图,便于发现工程进度异常并及时进行调整。
“始终把安全放在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韦敏说,根据不同施工特点,他们通过细分平台区域、展示施工关键信息和风险管控措施,提升施工精准管理和应急快速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