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井下作业中心:模块化“双循环”搬迁促高效作业

10月27日,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孤东作业区东九作业项目部在GO4-8-109井进行检泵施工,24小时内完成起杆、起原井、下完井、试泵下杆工序,较定额周期提前1.9天合格交井。

油气井下作业中心聚焦提升作业运行效率和压减生产误工时间,持续增强支撑保障主业能力。10月,该中心交井1185口,较月度计划超43口;年度内单井施工周期7.1天,同比压减0.2天,单动力误工压减130小时,同比提速8.8%。

一边,设备设施被稳稳放入卡车中;另一边,设备设施随到随卸、即时就位。“搬迁作为上修作业的第一步,其效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续施工。我们实施‘新型搬迁模式’,提速十分明显。”在GO8-16X2006井组织搬迁施工的孤东作业区东二作业项目部经理崔海波说。

该中心推行模块化“双循环”搬迁,在“两吊三卡、两叉三卡”做法基础上,探索叉装机大循环、双吊或双叉配合、卡车区域联动等高效搬迁模式,优化车辆配置,一套车在老井装车,一套车在新井卸车,基本实现装卸的同步运行,大幅提升搬迁运行效率、车辆利用率和落地后“三个当天”完成率。应用新模式搬迁,平均用时3.1小时,同比压减22.5%。孤岛作业区、孤东作业区平均用时分别达到2.5小时和2.7小时。

10时施工,9时45分车辆到井,按时开工。一份生产计划表上,清清楚楚标注每道工序的实施时间。该中心推动以“小时”为单元的生产运行模式,所有工序、车辆安排精准到“小时”。生产部门准确掌握单动力实时进度,督导各单位“打表施工”,重点落实到位准点率、开工及时率、计划符合率、完工及时率等“四率”情况,提升单班运行效率。桩22-侧斜2井是开发单位重点投产井,桩西作业区以“小时”运行生产,从搬上到开井共用时7.5天。

为进一步提升单班工作效率,他们将“定工作量”管理机制作为提速提质提效的抓手。“今天晚上你们需要完成起刮洗、下高充。”每天下午的安全生产会,孤东作业区生产指挥中心副经理于寿海都会按照项目部生产实际和夜间计划,明确当班班组需要完成的生产目标。在第二日晨会上,他们会落实各项目部生产进度完成情况,剖析未完成原因,在保证占井周期不增的前提下,提出改进措施,指导项目部进一步加强生产衔接、减少误工时间。

连续油管设备“高效便捷”的特点成为生产“加速器”。现河作业区施工的牛35-斜61井,连油班组进行扫塞、冲砂、压井、换井口施工,一气呵成,为小修上作业直接完井争取时间。随后,连油搬迁至河106-侧斜38井完成替浆验套后,再转战回牛35-斜61井施工,“连油+小修”的组合,使得该井施工周期由14天压缩至5天,日增油13吨。

 


信息来源: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