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开井数增加150口,有效水量每天增加7200立方米,完善了217个断块,动液面抬升30米,临盘采油厂打了一场持久的注水攻坚战。
临盘厂迭代提升注水管理方式,逐步形成了以“三网三链”为支撑的“补网强链”注水管理模式,完善注采网、精细驱替网、优化供水网,细化运行链、做强管理链、跟紧评价链,将源源活水注入地下,提供油藏开发“源动力”,为老油田焕发新生机夯实了基础。
平均单井液量增加0.7吨
新区欠产4000吨,采油管理三区前九个月依旧大幅超产。
“主要通过测试测调、压驱、投转注工作,靠‘水’实现产量逆袭。”管理三区副经理商强强解释了油水井的因果关系,水井做好了,油井产量自然不是问题。
三区不是个例。临盘厂近几年摆脱新井投资拉动模式,在水上下功夫,向水要产量。
采油厂管辖临盘、商河、江家店三个复杂断块油田,“碎、小、低、散”是显著特点,共有小断块670多个,小的仅有0.1平方千米。
老区是稳产的重中之重和生存之本。曾经,产量一紧张就上油井措施,虽然产量高,但是递减大,“有些井产量一年内就能减半”。
能量是油田开发的关键。“老觉得注水有问题,问题在哪不清楚。”这一困扰制约着采油厂高质量发展。
2022年,油田专家组入驻临盘,围绕油藏、地面、工艺、基础四个方面全方位“问诊”,诊断出井网不完善、套损及欠注井多、水量不平衡等七大问题,提出34项具体工作。
临盘厂厂长于昭东说,注水工作是产量的风向标,注水抓得好,产量自然会主动。
曾经,某管理区抓实注水,产量很主动,有一段时间稍微松懈,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才缓过劲来,回到产量主动“阵营”。
今年前九个月,水井开井数、分注井数持续提升,平均单井液量增加了0.7吨,临盘采油厂产量超进度5400吨。
240余口油井转水井
临盘采油厂的小断块有多小?
临72-X4块的含油面积仅为0.06平方千米,而它上部的小断块也仅为0.16平方千米。
这两个断块内的油井一度陷入尴尬境地:没有水井,补不上能量;单独打水井,评价不过关。采油厂分析地质条件,一口斜井直穿两个区块,提供活力源泉,带动了两个区块产量大幅上升。
采油厂分类施策,破解注采井网不完善难题。有高耗水层,就提升分注细分率;有高耗水带,就调整流场;有欠注井,就工艺地面集成发力……投转注、大修、扶停等井网完善工作,让弹性开发断块注上水,方向单一、只采不注、只注不采的状况得以缓解。
临75-C6井日产油3吨,是采油厂的“大头井”。由于井组整体供液不足,该油井改为水井后,增加区块地层能量,井组增油7吨。
近三年,像这样“油转水”的井,临盘采油厂共有240余口。
油藏有需求,工艺来实现。为打造高效率“驱替网”,采油厂针对油藏上堵塞和差异的矛盾问题,通过“4项治理、10项举措”,实现注采井网“血脉畅通”。
根据欠注水量、油压升高这两个指标,采油厂建立了欠注井预警机制,确保快速预警、快速反应。分析原因后,根据不同油藏精准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高渗油藏解除结垢堵塞,中渗油藏解堵并扩大孔道,低渗油藏改造地层,出砂油藏采取抑制出砂措施。
地层喝上健康水,是各项注水工作的基础。临盘厂推进水质全过程管理,在源头上加装4套精细水处理系统,抓实井口五项管控措施,变“数据达标”为“本质提升”,倒逼“水产品”质量提升。
水井投注不超24小时
水井作业动力超过三分之一,是今年临盘厂攻坚创效期间的一个硬指标。
攻坚创效,最大目的是多产效益油。而采油厂仍要确保水井维护措施不受影响,做好长远的工作。
“执行是工作部署的生命力所在,水井工作由不得半点耽搁。”于昭东说,要强势运行,集全厂之力抓好注水工作。
每口井一作业完,水井投注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否则要问责,避免了“抻一抻、等一等”的想法。大家都提前铺设好管线,等待水井完工。
“确定好时间和工作量后,要毫无理由地完成。”每项注水工作确定责任人和时间节点,配合日督导、周例会、月公报制度,让注水工作不得有半点松懈。
项目组还强化监督保障,相关工作滞后一周要在大会通报,滞后两周挂星督办,滞后三周领导约谈。根据采油厂注水管理考核细则,针对有效注水量、基础管理和注水指标三个方面,加大治理力度,考核金额20%落实到领导班子。
以问题为导向,寻求破题方法。2023年坚持量的提升,针对性制定完成34项具体工作。今年坚持“质”的提高,强化有效注水量提升及“三超井治理”,扎实提高注水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