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施工享受“房车”待遇

“累了有软皮凳,渴了有饮水机,天热有空调,天冷能隔风,这‘爆改’的幸福工程车让我们在野外施工也享受到了‘房车’待遇。”

为改善野外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结合基层需求,在不改变工程车功能的基础上,对焊接工程车进行空间优化改造,重点满足员工休息、喝水、取暖、消暑、洗手、维修配件存放等生产生活需求。截至目前,已改造完成工程车13台,全部覆盖各油区的13个基层维修服务部,被员工称为温馨的“流动家园”。

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着眼以“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劳动难度、缩短劳动跨度,提升关怀温度、增强关怀力度、找准关怀角度”为主要内容的“降三度提三度”,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机制,深化“幸福维修、幸福一线”工程,有的放矢解决员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提升了队伍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建立“线上+线下”渠道

让民情民意“路路通”

“好事要办实,实事要办好,要真正办到员工群众的心坎上。”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党委书记于丽波说。

为员工群众帮难解困,首先要了解基层实情和员工群众所需。地面工程维修中心把及时全面了解民情民意作为出发点,建立“线上+线下”民情通道,开通微信“连情码”,专人收集汇总员工诉求;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人员每月进基层、察民情、访民意,通过现场了解、蹲点调研、座谈交流、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多层面、多路径征求意见建议,定期梳理出员工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普遍性问题等,分类解决。

他们对制约中心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和基层反映集中的问题,成立中心级重点项目组,由中心领导班子成员挂帅,组织专人研究,拿出实招硬招,制定具体措施,倒排运行工期,并采取每月督办、召开季度推进会等方式,加快项目运行。

去年以来,针对基层提出的电气焊工长期在湿滑的操作坑施工易导致关节疼、工服油污难清洗等需求,这个中心先后为维修人员配发防潮垫、防潮护膝、烘鞋机、重油污专洗剂等物品3000余件,得到员工好评。

紧盯质效精准施策

把实事办成满意事

在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现河维修服务部,从员工提出“棉工衣不护腰不抗冻”的问题,到制订方案、研究选型,再到为施工人员配齐加热羽绒马甲,仅用了一周时间。

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坚持真心服务基层、真情关爱员工,摸清员工的真实诉求,分门别类、定人定责,制定精准有效、针对性强的措施,并把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快不快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以“等不得、慢不得”的态度和担当,在抓落实上“下真功”,做到不解难题不撒手、不见成效不闭环。

他们提高办事质效,用好每笔资金,今年,针对基层服务部班组分布分散、维修保障施工作业时间不固定等问题,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着手建设20个“微厨房”,配好冰箱、微波炉、消毒柜等用品,保证施工人员能吃上热乎饭。结合当前员工健康状况和需求,他们开展“送服务到基层、送医疗到班站”活动,为每个基层班站建立“健康角”,配备体脂秤、血压仪、小药箱,定期更新药品,做好每件“有温度”的小事,不断提高员工群众的满意度。

完善服务机制

变“问题清单”为“成效清单”

年初,员工提出“需购置晾衣架”的诉求,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充分发挥维修人员的专业优势,组织开展“我为班站焊衣架”劳动竞赛,发动员工群众开动脑筋,利用生产余料、废旧物品,焊制出不同样式的晾衣架,不仅好用实用,还实现了变废为宝。

“既要立足当前,解决员工群众反映的‘急难盼愁’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健全完善办实事的服务机制。”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工会主席郑才军说。

为群众办实事不仅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 。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坚持完善机制、拓展载体,抓实调研摸底、拉单列表、常态督导、反馈监督等环节的闭环管理,积极探索贴合实际、富有成效的好思路、好办法,着力推动“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实现为群众办实事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中心党委真心解难题、细心办实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维修大家庭’的温暖和团结。”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在一点一滴中不断提升员工群众的幸福指数,让中心“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一起拼”的家氛围更加浓厚。今年以来,干部员工认真落实油田目标同向部署,深度融入油藏经营,不断增强保障支撑和经营创效能力。6月,东辛维修服务部干部员工为东辛采油厂盐家采油管理区提供“拉运高温高压蒸汽加热采出水以获取热水”的“绿热水源”服务,不仅解决了开发单位稠油管线易结蜡、难冲洗等问题,而且实现了节能环保安全低碳。“绿热水源”项目获得油田优秀节能降碳案例。


信息来源: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