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打造智慧能源管理“新样板”

“过去对电量只能旬度分析,而现在能够每天分析。”近日,胜利采油厂安全(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部节能主办张勇说,依托能源与碳排放管控中心,他们每天都能实时了解能耗变化情况,对各节点各系统运行做到可视化。

张勇口中的“能源与碳排放管控中心”,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配套运行、管理及考核机制,实现了全产业链、全过程“降能耗、减损耗、控物耗、减排放”。

作为老油田,油田面临着高生产难度、高产量任务、高成本压力、高能耗排放等诸多问题。近年来,集团公司发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绿色低碳发展白皮书》,明确要求用 “互联网+”的方式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碳排放管理水平,通过“典型示范+全面推广”模式建立覆盖生产型企业的能源管理平台。

2020年开始建设的这个平台,监测对象和范围如今已扩大到综合能耗、电能监控、天然气监控、新能源监控、甲烷减排、碳排放、系统管理7个方面,能耗品种做到全覆盖,能耗管控实现全过程。

每天上百万条数据通过“EPBP”(油田勘探开发业务协同平台)电力采集等系统被采集,源源不断进入能源与碳排放管控中心。油田能源管控专班成员李来俊告诉记者,该平台可以实时集成分钟级大数据,检测能耗数据,做好数据预警,分析能耗变化原因,通过能效评价优化节能方向,根据分析评价结果自动推荐优化方案,为节能决策提供依据,用数据驱动节能减排稳中有进。

能源与碳排放管控中心建设不单纯是信息软件建设,油田依托该系统的大数据计算模型,对现场的生产、能耗等情况精准分析、评价优化和异常督导,再把异常信息推送到节能、工艺、生产等各岗位,为现场的能源决策提供支持。

“数在传,云在算,人在干”。他们变线下诊断优化为数据建模、专家论证诊断的数模联动模式。针对节能风险、低效区重点提升优化对象,系统基于大数据优选建议,专家作为技术主体论证整改方案,基层人员作为执行主体执行整改方案,各单位负责人作为监督责任主体落实责任。通过每日对比分析,对于效果不明显或仍处于低效区的节点,进行下一轮次的能效评价、分析和优化,形成能耗闭环管控。

平台运行4年来,能耗和碳排放总量持续下降,2023年实现了增产不增能、增能不增碳、增能不增费。作为国内油气行业率先建成的能源与碳排放管控中心,该系统已推广到江汉、江苏、中原等油气田企业。


信息来源: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