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加快设备迭代升级推进产业革新

9月25日,走进位于山东淄博的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两个25米高、储量4000立方米的球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经过处理的液体二氧化碳,搭乘专属“地铁”一路向北,抵达终点站——正理庄油田生产区,被注入地下油藏封存,驱动更多石油产出。

在这条长达109公里的路线上,油田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低温液相二氧化碳管输离心增压泵和高效二氧化碳密相常温高压往复注入泵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成为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示范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项目建设的重要一环。

设备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是企业创新创效、节能降耗的重要保障。面对不同的发展阶段,油田对设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十四五”以来,油田探索形成传统油气、新能源、绿色低碳“三大产业”集群,走出一条油气开发和绿色低碳融合创新发展的路子。

紧跟产业发展之需,油田充分发挥设备专业优势,聚焦产业支撑强化技术匹配,以新技术发展带动设备系统性、有序性迭代升级,助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油气主责是重中之重。油田设备的类型多,数量多,创新的需求也多。油田推行地面“五化”建设模式,打造撬装、集约、高效的地面管控体系,实现长流程变短流程、大循环变小循环,持续提升生产工艺的匹配性。

永21储气库项目采用“五化”建设模式:标准化设计覆盖率达到80%,橇块产品工厂预制率达到100%,施工人员减少30%。

为了实现更大的效益,油田注重集智创新,强化数智转型,不断推进提速降本降耗,提升新型业态的保障性。在丰页区块2号平台上,三部钻机正齐头并进向地下钻探。这里创造出了国内陆相页岩油水平井钻井施工最快纪录。

近年来,油田持续深化页岩油一体化运行,不断升级配套高压泥浆泵、“一键式”自动化钻机等高端装备,钻井周期由初期的133天缩短至最快的19天,助力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高质量建设。

加快全流程“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是油田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十四五”以来,油田规模化更新网电自动化修井机、万米缆测井车等先进设备2284套,打造作业自动化、无人机智能巡检等示范区,劳动强度降低80%以上,劳动用工减少40%。

新能源产业的日新月异,对设备的迭代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油田建成集团公司上游最大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孤东管理一区106兆瓦光伏项目、建成国内首座纯绿电离网制氢工业应用项目……立足培优新能源产业,油田规模化配置新能源设备,集成化设计制氢装置,结构化调整设备用能,实现从“油驱”向“油电混动”转变。

绿色低碳产业对设备的需求多是开创性的。利用太阳能、蒸汽等绿色能源替代锅炉、加热炉,油田推广密闭装车、油气回收处理等技术,实现原油分质分储分输,打造了“零泄漏”“零固废”“零排放”的国内首座“碳中和”原油库,年减少碳排放1351吨。

据悉,“十四五”以来,油田更新新能源装备920余台,电动化率达到15%。能耗连续7年下降,综合能耗较“十三五”末降低4.06%。


信息来源: 
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