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与众不同。
利津县盐窝镇张冯村南,WZ41-2CX22井在有序排列的20多口稠油井中脱颖而出。自8月26日见油以来,日产量保持在20吨以上,创下王庄油田侧钻井单井产能历史最高值。
惊喜加不可思议,成为滨南采油厂开发系统技术人员的普遍感受。从今年4月开始,滨南采油厂开始了开发大讨论、理念大转变,高含水是一种假象、单井采单层、八要八不要等新的开发理念落地见效。
采油管理九区采油工程主任师池毓堞介绍说,WZ41-2CX22井2018年投产,初期日产量10吨,后期含水高达98%、日产量不足1吨,今年3月关井。
类似这样套管损坏的井在采油管理九区每年大概有10多口。该区地质开发主管师朱艳说,即使上大修,成功率也只有一半,单井产量平均降低30%以上。
技术人员发现,WZ41-2CX22井主力层水淹是假象,是套管损坏前没有及时采出的蒸汽存水。同时,该井实施厚度达20多米的3个油层合采,层间存在的差异变化导致油层动用不均衡,“大瓜小瓜都想要,事实是大瓜小瓜都不出大力,有的瓜还在捣乱。”朱艳说。
“高含水不是每个层都高含水。初期多层合采是没问题的,但到了后期不考虑层间干扰就会陷入被动。”采油管理九区副经理许富华说。
找到了病根,技术人员决定实施“精准采主力单层”的开发模式,侧钻后射孔只射开3.3米的油层采油。完井注汽后,WZ41-2CX22井取得了好成绩。
滨南采油厂首席专家、采油管理九区经理李大军介绍,跟这口井一同侧钻、同样采取采单层的WZ41-3CXN21井日产超出预期达到13.1吨。
如果说单井采单层的效果验证了高含水是一种假象的论断,从根上切除了层间干扰的病灶,那么,一种新的投产工艺配套方案既成为稠油井注汽投产的标准配方,也让另一种新理念落地生根。
滨南采油厂地质所副所长战菲介绍说,王庄油田泥质细粉砂岩含量高、埋藏浅,导致出砂严重,“防不好就出砂,防过了就不出油”。
以前注重防砂,却忽视了井底解堵,泥饼、细粉砂、污染物等聚集在井底堵住了出油通道。新配方增加的内容各显神通——采油生物酶化开泥饼溶蚀有机物,酸化溶蚀无机物;地填、环填构筑挡砂屏障;水力负压解堵破除了过去认为注汽就是解堵的观念,排出了细砂粉、污染物,“把脸盆洗得干干净净”。
“双剑合璧”,是战菲对油溶性降黏剂加二氧化碳的效果评价,“前者实现前置降原油黏度、提高流动性、降低启动压力,后者辅助降黏的同时,补充了地层能量。”
“停下来就是安全隐患和折旧折耗,扶起来就是开发潜力和开发效益”已经成为滨南厂上下的共识。截至目前,采油厂实施侧钻井13口,累计增油385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