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管一摊”到“共挑一担”

  今年,孤岛采油厂高浓度硫化氢(1000ppm)油井清零,采出水水质指标明显提升。

  “过去,各系统根据自身业务‘各管一摊’,现在追求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大家合起来‘共挑一担’。”孤岛厂采油工程专家兼技术管理部经理胡义认为,硫化氢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转变,正是效果提升的关键。

  投入增加,效果却不明显

  胡义与硫化氢治理打了近十年的交道。

  “形成硫化氢的SRB菌(硫酸盐还原菌)广泛存在采出水中,造成注聚药剂配聚黏度降低,影响注聚开发效果。采出水成分日趋复杂,SRB菌抑杀难度越来越大。”胡义颇感无奈,年年都在杀菌,效果没有大幅提升,近几年来投入费用却从最初不到2000多万元上涨到3000多万元。

  但是,高成本投入没有抑制住含硫井增加。2023年,孤岛采油厂含硫井达到全厂油井总数的47.6%,其中高含硫井(30ppm以上)占了五分之一。

  在胡义看来,虽然方法对症,但是治标不治本。更让胡义头疼的是,自己所在部门就涵盖了注水、采油、输油以及三采等系统,大家功夫没少费,但是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一个治理专班涉及十多个专业或单位,大家习惯从自身业务考虑分线治理方案,往往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摊’,从单一节点看,治理效果都不错,但是没法控制住局面。”孤岛采油厂副厂长刘吉明说。

  核心在系统治理

  7月23日,孤岛采油厂孤岛1-13斜208井SRB菌指标实现清零。该井的变化,得益于孤岛采油厂的新药方:“清硫净水”工程,全流程破坏SRB菌的生存环境。

  清硫的核心在净水。这张药方,打破以往“注、采、输、三采”系统各管一摊的局面,将硫化氢治理过程中分专业、单一节点的治理工作变为更系统、更全面的组合方案。

  胡义打了个比方,一个水族箱要保持水质清澈,不仅定期清洗缸壁、更换过滤棉、还要培养硝化细菌,各部分发挥组合作用,才能构建起完整的净水生态系统。

  胡义所在的技术管理部,针对不同开发方式拓展实施“水驱、聚驱、断块”分线治理;注水技术人员把目光放到采出水杀菌方案优化,从杀菌方式优选评价、联合站清罐、管线清洗等方面配套组合治疗方式;不同专业的开发管理人员,针对不同开发方式的特性,差异化开展节点水质取样、动态跟踪。

  管内的问题,管外治。在地面管网优化简化中,他们对“长寿命管道、源头方案、施工质量”进行提升。在渤76区块实施采出液就地分水回掺,有效减少采出水的循环半径,消减沿程水质污染风险。

  主动出击,保持定力

  今年上半年,孤岛厂联合站进站硫化氢指标平稳受控,目前在注的项目平均注聚黏度全部达到方案设计。

  刘吉明表示,短期见效果,关键要保持定力,熬过这几年阵痛期,就能进入良性循环,最终实现高含硫化氢井数清零、关键系统SRB菌含量清零,单元水质合格率持续提升,为均衡生产打下扎实基础。

  “投钱到硫化氢治理,看似不像原油开发一样养鸡生蛋,但这件事必须抓。抓到最后会是养了金鸡、生了金蛋。”孤岛采油厂厂长、党委副书记王继强说。

  目前,油田部分开发单位硫化氢井占比达到了油井开井数的20%以上,涉硫化氢站库已达到80%以上,硫化氢管控形势严峻。

  今年4月,油田成立硫化氢管控工作专班,组建了涵盖油气勘探、油气开发工程、油田炼化和后勤场站等四个板块的硫化氢风险管控工作组。“硫化氢治理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单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集团公司高级专家田波说。

  截至目前,油田高硫化氢含量油井数量明显下降,硫化氢含量达750毫克/立方米以上的站库数量从15座下降到9座。


信息来源: 
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