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大监督装上了“电子眼”

8月15日,油田审计部产能建设审计监督室崔丽萍接收到油田大监督信息化平台风险预警提醒:某产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12%,超过制度规定的10%上限标准。她及时跟踪落实问题产生原因,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整改,避免了超投资风险的发生。

大监督信息化平台是数智油田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对油田重点生产经营业务全链条全过程数据集成共享,在线实时监督、预警,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阳光监督,确保重点业务依法合规经营。

以往监督模式,主要是通过“人海战术”,采取人工查阅+抽样检查的方式,工作效率低且业务数量覆盖少,存在监督滞后和不到位情况。此外,纪委、审计、巡察、内控、稽核等监督力量“各管一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交叉监督检查,给基层也带来较重的迎检负担。

审计部经理李方华表示,强化信息化建设,将监督深入到业务流程各环节,确保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违纪违规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相当于装上‘电子眼’‘扫描仪’,能够随时抓拍违章行为。”在油田大数据审计专家裴浩帆看来,大监督平台实现了由人工经验监督向数智化自动监督转变,为大监督赋能增效。

油田自2022年开始大监督平台建设,在数据治理的基础上将相关业务系统数据直接导入,通过实时预警及时发现经营风险的“弱信号”,推动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防控转变。目前已在油田产能、勘探、地面工程、物资采购四大重点业务领域,针对其中经营风险比较高的重要节点,将监督流融入业务流,建立规则模型实现监督预警,探索实现“无感”监督。

以产能建设为例,通过对可研、设计、投资等13个业务环节的监督流预警,实现了工程投资超概算等30项监督预警功能,2023年共发出风险预警信息400余条,线索核查有效率达70%以上。

各监督部门将检查问题汇总到平台,实现了问题共享共用。汇总的问题一定程度是对各单位的经济“体检”,油田会“对症施策”,帮助各单位提升合规经营能力。

“除生产经营的合规性外,平台还能对其时效性和效果性进行监督,进而实现业务流、管理流、监督流和价值流的有机融合。”裴浩帆介绍。

李方华说,油田大监督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下一步要持续优化提升,实现更广范围、更大深度的监督覆盖,全面推动大监督工作实现信息化、数智化转型,有效提升油田经营风险防范和管理水平。


信息来源: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