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孤东采油厂GO7-40XNB366井组传来捷报,该井组去年底开始实施地面脉冲注水试验,在此基础上,今年实施“脉冲注水+”复合增效节能技术,日产油7吨,与之前相比,日增油2.1吨,含水下降1.2%,累计增油超600吨。
“脉冲注水,顾名思义,就是像人的脉搏一样有起伏有变化地向地层注水。在未增加注水量的情况下,仅通过转变地面注水方式就取得显著成效。”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注水所增注室经理吴琼介绍说,“这是一种纯物理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开发方式,契合国家减碳目标,对于实现油田绿色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油田中高渗水驱油藏动用地质储量近30亿吨,过去采用稳压恒流注入方式注水,以至于形成了优势通道,水驱主流线固定、固化,导致形成“水驱水”现象,大量剩余油难以波及。
为扩大注水波及范围,激活非主流线方向储量,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注水技术攻关团队打破固有思维,创新提出“稳定注水向脉冲注水转变”理念。通过脉冲注水,能够有效增强注入水对这些剩余油的扰动,而且脉冲能量还能在大井距间传播,持续扩大波及范围。
同时在工程配套上,团队开展了相关装备研发,研制出国内首套由升压、蓄能、调频、电控等功能模块集成的地面高压脉冲注水装置,为脉冲注水现场试验提供了设备基础。
在此基础上,团队实施“脉冲注水+”技术,复合不同功能剂、不同措施工艺、不同应用场景,优化脉冲参数,实现节能降耗,最大发挥脉冲注水技术效果。比如辅以减阻剂、除垢剂等功能剂,注水的同时,还可以疏通地下孔隙,降低注入压力。
目前形成的地面/井下脉冲注水+采油吞吐一体化技术,不仅实现功能剂连续脉冲、多轮次注入,还提高了功能剂的分散互溶效能与增效作用,降低了油井吨液用电,实现节能降耗。
“脉冲注水+”技术通过物理方式实现降压不降产、增效不增量,得到开发单位青睐。截至目前,这种复合增效节能技术已在10余个区块开展现场应用,功能剂利用提升69.76%,区块伴注整体降压5.8兆帕,累计节电1676万千瓦时。
据了解,一口日注50立方米的注水井,注水压力每降低1兆帕,年可节约用电9000千瓦时,推广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