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是具有较长水平段的定向井,倾角大于86°……”6月3日,在孤东采油厂领军创新工作室里,地质所副所长宋鸿斌正结合自身经历,为采油厂2023届高校毕业生实战能力培训班学员讲解水平井开发调整技术。
开展实战能力培训是孤东采油厂加强高校毕业生培养,助力成长成才的有效举措之一。
孤东采油厂党委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认真贯彻油田人才强企战略部署要求,细化高校毕业生培养措施,确定个性化培养方向,精心营造良好氛围,让高校毕业生稳得住心、沉得下身,吃得了苦、干得了事,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过硬、充满活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为采油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顶层谋划育新苗
高校毕业生培养是采油厂的“一把手”工程,每年高校毕业生报到后,采油厂都会第一时间开展入厂教育,并聘任双导师指导见习。
入厂教育主要由各领域专家为他们系统讲解采油厂勘探开发形势及工艺技术应用前景、改革发展、安全环保、绿色低碳、质量节能等方面的知识及案例,帮助高校毕业生全面了解采油厂各项工作。同时,邀请老石油老孤东讲解优良传统和采油厂发展历程,参观优良传统教育基地,组织与往届优秀高校毕业生面对面座谈,交流成长经验和心得体会,把“进了大红门,就是孤东人”这句话,深刻在每名立志扎根孤东、建设孤东的高校毕业生内心,加快实现从“学校人”到“石油人”的角色转变。
“双导师”制是毕业生入厂教育后顺利见习的保障。采油厂四个见习基地由党组织书记亲自抓总,优选专业技术及高技能业务骨干担任见习指导老师,制定周密见习计划,签订导师带徒协议,定期组织阶段考核,确保见习成效。在见习内容上,实行采油、注聚、集输、地质、工艺“五位一体”轮岗见习,系统见习完毕后,采油厂安排高校毕业生到地质所及工艺所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技术实习,让高校毕业生从地质分析、调配手段到工艺类型、适应性配套等方面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为了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生活质量,孤东厂精心装修了高校毕业生公寓,为入住人员提供配套全面的生活设施和文体设施,注重让高校毕业生有家的感觉,有被呵护的温暖。龙年除夕,6名大学生留在采油厂驻地过年,采油厂党委书记朱绪凤与大家一起吃年夜饭,促膝聊家常,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立体培训提素能
“在岗跟着师傅学,调训跟着高手学,借助平台攻关学”,这是孤东厂高校毕业生立体培训的生动实践。
在高校毕业生见习实习后,采油厂通过调研、座谈、汇报等各种方式,组织对高校毕业生从业务承担能力、适应发展方向及业务提升潜力等方面进行考察测评,进一步确定高校毕业生定向培养方向,开展定岗锻炼,通过扎根基层“墩苗”,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强化踏实苦干的精神,提升高校毕业生履职尽责的能力。
采油厂及时为高校毕业生牵线搭桥找师傅,倡导“师徒”文化,实施“会议同开、培训同学、现场同盯、方案同编”,帮助高校毕业生练就“会基本原理、会问题分析、会研究方法、会现场实践”的基本功。同步加强监督考核,通过定期述职、组织开展“工况分析”等各类技术比赛,激励高校毕业生参加“集团公司采油专业业务竞赛”等各类竞赛,“以赛代培”,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业务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采油厂及时组织高校毕业生参与油田、采油厂举办的地质、工艺、采油及财务等方面专题讲座,选派优秀年轻骨干参加油田组织的跟班实训和专班实训,不断答疑解惑、充实知识层面,提高高校毕业生一专多能素质。同时,推荐高校毕业生参与专家牵头的课题研讨,在课题进程中不断深化复合培养力度。
孤东厂用好孤东领军创新工作室人才培训培养大平台。突出战训结合和攻关创新的“传帮带”,为高校毕业生的“小革新”“小创造”和“奇思妙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通过参加工作室组织的“一线生产难题揭榜挂帅”“劳模工匠一线行”等活动,进一步激发高校毕业生建新功、创效益的内生动力。
岗位锤炼助成长
“好铁靠千锤,好钢靠火炼”。孤东厂通过岗位锻炼“壮苗”,助力高校毕业生快速成长。2021年来到孤东的高校毕业生蒋智威,入职不到三年,如今的她,已走上技术管理室经理岗位,成为注聚技术领域的业务骨干。像蒋智威一样,来到孤东厂的每名高校毕业生,都会很快找到大展身手的舞台。
靠环境栓心,更靠事业留人。结合长期培养规划,采油厂建立高校毕业生“一人一策”成长档案,明确发展潜质和培养方向,设计成长路径,根据成长过程表现动态调整优化。对于表现优异、达到阶段目标的高校毕业生,适时调整到管理幅度、难度更大的基层站或者“三室一中心”副主任等重点岗位,促使潜力在重点岗位中显现,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对于在定向培养过程中,基层单位或者高校毕业生感觉个人不适合前期定向培养计划的,根据高校毕业生前期表现和意愿,结合管理区工作需要,适当优化调整其培养规划,达到“人适其岗、人岗相宜”的良性人才培养目的。
采油厂打破过去“论资排辈”观念,牢固树立“不拘一格”“用当其时”“开放包容”等理念,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年轻干部。对于整体表现优异的高校毕业生尽快选拔到注采站站长、“三室一中心”经理等岗位,进一步提升个人能力,进一步体现个人价值。据统计,近五年参加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已有1人走上基层管理岗位,8人走上注采站长及“三室一中心”经理、副经理岗位,13人被选拔到机关部室等重要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