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五化”全面开花 ——油田推动地面工程本质化安全的探索

10个月,一座新原油库拔地而起;

8个月,全国首个百公里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竣工;

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现河维修服务部预制车间内,焊花在闪烁;

民丰页岩油井场上,钻头在钻进……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在工程建设管理部经理孙宁松看来,一幅幅生动“画卷”的背后,处处都是“五化”的影子。

今年,油田党委扩大会作出了“巩固工程‘五化’建设成果”的部署,为“五化”全覆盖作出了顶层设计,刻画出了一幅油田“五化”建设的美丽场景。

重点工程全面开花

重点工程建设如何实现安全高效?

孙宁松脱口而出的答案是“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机械化作业、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油田接连在一些重点工程中取得安全、快速、优质的佳绩,尝到了“五化”的甜头。

永21储气库项目是油田第一个应用“五化”的重点项目:标准化设计覆盖率达到80%,撬块产品工厂预制率100%,施工人员减少30%……

CCUS示范工程项目第一次实现大型压缩机小撬块化集装箱装备进场组装,7台大型压缩机化身7台集装箱进场一次组装就位安装完成。

在丰页区块2号平台上,三部钻机正齐头并进向地下钻探。井架旁边,四口已经完成压裂并投产的自喷井静静矗立。

边钻进、边压裂、边投产,针对这种“大井台,小井组,批钻、批投”的页岩油开发模式,油田为单井、丛式井、联合站等不同场景搭建了标准化设计框架,形成井场油气集输模块6类、井场天然气处理模块2类、联合站原油处理模块1类、公用工程模块2类。

在这里,井台工艺流程及联合站原油处理工艺流程均采用标准列装化设计,后期可根据不同井台或站场产量规模需求,进行列装化新建或搬迁,实现新井台快速建产。

得益于“五化”的成功应用,油田近年建成的重点工程全部实现安全生产。在正筹建的东营商储库建设项目上,油田又有了新目标——试点“五化”+“智能”模式。

“打造国内首个储罐类智能建造工程,实现现场少人甚至无人。”孙宁松说。

系统“瘦身”安全“强身”

一座运行了59年的联合站是什么样?

“这是自动调节阀,过去要靠人工调节,一个人很吃力,现在在中控室动动手指就能操作。”胜利采油厂坨二联合站分离器区,油气集输管理中心主管师刘兆起边走边介绍。

分离器对面,绿色的水罐配有自动收油装置;模块化的配电装置和加药装置,实现变电站数字化运行、破乳剂自动添加;大罐清砂采用机械清砂的方式,无需人员进入罐体内,有效降低进罐施工和受限操作风险……

2021年,油田对坨二联合站进行大地面优化简化,建立集约高效的集输管控体系,运行班组从10个优化到1个,员工从70多人减至15人。

这是老区优化过程中“五化”应用的典型案例。

所谓的“老区优化简化”就是老流程、老工艺、老设备的优化简化,它们流程长、装置多,每套装置只实现一种功能,需要的操作人员多,人越多、操作越频繁,安全风险就越高。

是“减”也是“简”,优化的目标是实现简装置、短流程、撬装化。

经过60多年的开发,油田东部油区地面系统点多、线长、面广,形成了完善而庞大的地面油气采出、处理、集输系统。但随着油田产量规模的变化,部分设备、管网运行偏离最佳经济运行工况,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急需要进行优化简化。

“五化”建设模式在油田老区优化简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50就地分水站,选用三相分离橇、一体化水处理装置、油水一体化加药橇、电控一体柜等4项模块,打造了油田边远独立区块地面系统建设新模式。

胜坨油田打造“分水站+中心站”模式,降级联合站4座,停运油罐等设备设施25台,推广应用高效集成装置,占地面积缩减43%,工厂化预制率78%,区域综合能耗下降50%,劳动定员减少61%。

流程变短,管线穿孔风险大幅降低;设备撬装集约,现场少人或无人,操作在中控室完成,最大限度消除现场风险隐患,提升集输系统安全运行能力。

根据规划,油田还要进一步减少地面布站和管网里程,降低地面站库风险,实现能耗降低、人员优化、效益提升。

零星小活也要“五化”

5月10日,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现河维修服务部车间里一片忙碌。“南边在焊管排,中间在预制阀组,北边正在进行加热炉炉芯的维修。”管网维修一站站长宋文东介绍。

车间西侧,一间明亮宽敞的厂房已经腾空。今年,油田为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引进的预制化生产线就安装在这里,预计6月底生产线将投入运行。

这套生产线主要用于预制油田井口配套设备,也就是采油树与地面工艺管道相连接部分的流程、配套设备等。

在重点工程中推进“五化”尝到了“甜头”,也逐渐推广到日常施工、小型站场工程中。

今年党委扩大会和职代会明确提出,地面工程维修中心要打造油田的“五化”示范样板。如何打造样板?“围绕打造‘标准化井场’推进‘五化’。”孙宁松说。

一方面,油田梳理东部陆上油区井场及配水间平面布置、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形成井口流程、集油阀组、撬装设备等标准化、系列化设计图集,为油田产能建设配套工程提供标准支撑;另一方面,以预制化生产线的投入,提高工厂化预制能力。

这种改变,如同绿皮火车换高铁。

过去员工们在现场进行井口管线、设备的连接;今后,井口需要什么,预制化生产线就按照油田制定的标准进行加工成撬,运送至现场连接后即可投入应用。

油田未来的“五化”场景是什么样的?“与智能化相结合。”孙宁松说。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电脑仿真推演,从设计阶段就能进行工地模拟演示,每一个建设阶段干什么工作,用什么设备,存在什么风险等都能推演出来。

统筹数字化交付技术,实现三维数字设计、工厂预制、智能工地管理、现场智能化建造的一“数”到底,打造智能水平领先、价值创造优先、“三大产业”保障能力当先的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新模式,就是油田要实现的“五化”大场景。


信息来源: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