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作业频次降低37.5%,吊装和高空作业隐患风险点减少56项,搬迁成本降低35%,搬迁时率提升27%。一季度,油气井下作业中心交出一份“三降一升”的“安全成绩单”。
成绩背后是油气井下作业中心聚焦“减少、减小、免接触”,大力推进“免吊装”“免登高”作业,利用高新设备逐步降低操作人员接触危害频次,提升高风险作业本质化安全。
“抬叉”“试起”“落”……4月25日,在ST2-3-199井场上,胜采作业区作业准备项目部副经理廖生鹏正在用对讲机与叉车司机配合搬家作业,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值班房就被平稳地放到了卡车上。
作业施工过程中搬迁移动频繁,吊装作业成为高风险作业中占比较大的一项工作。针对吊装作业风险高、效率低的问题,油气井下作业中心推行免吊装运行模式,设计专用叉装机,以快速举升搬迁替代吊装作业,吊装直接作业风险大幅降低,从源头上减少高风险作业项目。
“传统吊装中,人员站位、手扶吊物等环节均存在一定风险,使用叉装机后不仅消除了隐患,实现本质化安全,而且能够节约近两个小时的装车时间,优化了施工人员,节省了外雇吊车的劳务费,可谓一举多得。”廖春鹏细数免吊装叉装机的优势。
同样降低高空作业风险的还有“免登高”作业。在河135-27作业井口,一名作业员工乘坐着专属“电梯”,被举升到距离地面8米高的地方摘除电泵井导轮。
3月初,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引进了多功能检修车。“借助机械化设备将人员举升至作业高度,代替原有的人力攀爬,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大大降低了人员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坠落的风险。”现河作业区安全主任监督刘光说。
据了解,今年年初以来,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共投产叉装机20台、多功能检修车3辆,吊装和高空作业的隐患风险点减少了56项,本质化安全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