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斜699井近日开井后日产油15吨,这是滨南采油厂又获成功的一口高产探井。2023年,滨南采油厂共完钻探井7口,钻探成功率高达85%,完成试油井10口,均获得工业油流,平均日产油超过10吨,全年完成储量任务的101.4%,滨南勘探项目组被评为“优秀项目组”。这得益于该厂在勘探工作中注重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勘探技术的迭代升级,通过在成熟探区精查细找,挖掘勘探潜力,不断扩大油气资源。
经过近60年的勘探开发,滨南油区已属于高勘探程度区,勘探目标越来越隐蔽,呈现“小、碎、深、隐”的特点,但剩余资源仍然丰富。结合目前的勘探形势,按照“稳定老区、拓展新区、常非并重”总体工作思路,该厂仍然将老区勘探作为发展基本盘,持续开展精细评价工作。
针对出油点,技术人员运用“四维”筛选评价方法,分别从经济效益、规模丰度、资料完整度、工艺适应性等四个方面开展老井潜力再认识。
他们建立“勘探分级潜力库”,2023年有7条线索成功转化为井位部署方向。1966年完钻的滨7井钻遇油斑显示21层17米,经试油判定为干层和水层后成为弃井。技术人员分析认为,以前工艺不成熟,油藏认识不到位,对比同类型油藏重新评价,将12米干层和水层升级为油层,部署评价井滨斜458井后,该井日产油16吨。
按照“多论证、打好井”的原则,技术人员在部署中注重从基础资料入手,加强综合分析,提高预测精度。同时,技术人员注重“一井多探、多层兼探”理念,着力提高勘探的综合效益。
在城区建设规划日益推进、“安环评”要求异常严格的状态下,优化井位设计是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根本前提。日常工作中,他们引导设计工作者加强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理念,提前对设计效果进行预测,同时注重对施工的过程及后续工作进行跟踪分析。
设计审核时,他们综合考虑成本控制、安全高效、油气层保护之间的关系,促使勘探效益达到最佳。2023年,技术人员在滨县凸起南坡滩扇结合部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运行,实施探井2口、滚评井5口,整体上报控制储量411万吨,新建产能10.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