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行动,目标是“零伤害、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作为油田最大的安全风险点,海上油田坚持高标准设计,夯实管理人员安全基本功,强化安全监管,不断提升海上油田本质化安全,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磨刀不误砍柴工
碧波万顷的海面,121座平台星罗棋布,其中近百座平台无人值守。海底下,输油管道和电缆绵延数千米,让海上“黑金”源源不断流入国家能源饭碗。
平稳运行30年的基础是安全。海上生产环境特殊、平台集约化程度高、设备设施多、工艺复杂,后期维修“牵一发而动全身”。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海洋采油厂党委书记孙朝华看来,质量是安全和效益的底层逻辑。海洋采油厂在方案设计阶段就确定高标准、高追求,优先使用先进装备工艺,减少后期“打补丁”,确保不留短板、不留遗憾。
“前期要优化到极致、优化到无能为力。”海洋厂技术管理部经理陈亮感慨地说。6个月制造时间,光三维模型就做了两个月。陈亮每天与厂商对接高频聚结分水装置,敲定细节,确保方便好用、能够长期维护、安装难度低。制造完成后,十余人的专业检验团队没有发现设备任何问题。
海洋采油厂有一份物资引进短名单,入选的都是行业头部厂家。他们严把设计质量、施工质量、产品质量,做到工艺不先进不用、设备低于二级能效不选、装置标准不高不进,实现了“一干管八年”“一次防砂终身有效”。
他们开展平台、海管、工艺流程材质提标行动。近年来,平台、海管全部采用API(美国石油学会)和DNV(挪威船级社)标准,选用X56、X60等特种钢材,新建海管材质均高于行业标准,海上安全环保本质化水平持续提升。
深扎基层的经理们
四百平方米的练兵场,是海上平台的“缩小版”,管线、储罐、分离器等有序排列。海洋采油厂员工不用登上平台,在陆地上便可以进行注采输、自动化、机修泵修等培训工作。
2023年,海洋采油厂开展为期7个月的岗位练兵比武。安全(QHSE)管理部经理王玉虎介绍,比武采取“盲抽”方式,随机抽取管理、技术、操作人员,并通过拉长“战线”,提升全员安全素养。
海二采油管理区员工马海青在练兵过程中,安全能力提升很大。“对海上安全有了更全面的掌握,出现应急情况时能够做到有效管控。”
海盛集团是海洋采油厂最大的承包商,工作量占到一半左右,他们的素质能力很大程度影响着采油厂安全生产。海洋厂通过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一体化管理,一起搞培训,一起提升素质能力,做大做优承包商。海盛集团新招毕业生与采油厂员工一起,共同参加安全生产培训。在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中,海洋厂通过150人,海盛集团也有11人通过。
海上每天有近100项承包商施工,意味着需要100名监护人。根据工作年限、工作业绩,钻完井技术中心评选出首席、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5个等级的监护人,并根据个人业绩,优化调整等级。“把能力最强的监护人放到风险最高的施工中。”钻完井技术中心经理寸锡宏说。
海三联合站承接着海洋厂近95%的原油产量,安全环保风险高。集输管理中心副经理兼海三联合站党支部书记崔可学在中心并没有办公场所,他所有工作时间都待在海三联合站。
在担任副经理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崔可学是基层员工的主心骨,在深扎一线同时做好示范引领,以优良作风带动班站安全平稳。
不仅仅在集输站库内,在海洋厂各管理区,党支部书记、经理、副经理与普通员工一样,有一半时间驻守在平台,引领带动干部员工抓牢安全生产。
人人都是“吹哨人”
海二采油管理区员工呼阳打开手机,点击“安康海油”APP“随手查”功能,指着屏幕告诉记者:“工作中发现隐患并随手上传,通过后会有相应奖励。”
“安康海油”APP是海洋采油厂自主研发的手机软件,由安全管理人员在线反馈隐患整改结果,形成隐患上报、整改跟踪、隐患销项的信息化全过程闭环管理。
该APP实行正向激励,只奖不罚,鼓励员工寻找安全隐患。一线员工逐渐养成了“吹毛求疵”查隐患的良好习惯,人人都是安全隐患“吹哨人”。四年时间里,员工共查找上传一万多项大小隐患。
对于员工查找出的大隐患、大风险,海洋厂设置安全卫士,并重奖5万元。2023年,这一殊荣在评选5年后出现了空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采油厂重大风险隐患减少。”孙朝华说。
除内部查找隐患外,海洋采油厂对外部监督检查也持欢迎态度,定期邀请中国船级社、海检公司对平台进行检测。
孙朝华说,他们建立了平台海管系统化检验检测、专业化延寿改造机制,高标准开展平台紧急关断配套、海管常态化开展路由复测、立管探摸,及时消除潜在风险。
目前,平台工艺系统全部设置异常报警、一键关断,中心平台实现1分钟内完成油井关井、溢油泄漏应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