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扎得越深 苗长得越壮

进行政治导师、专业导师、操作导师、创新导师“四对一”指导,开展“注采站—“三室一中心”—注采站”轮训模式……

河口采油厂管理七区以“稳得住心、沉得下身,吃得了苦、干得了事”为培养目标,为每一名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定制的“一人一策”成长大礼包,精准灌滴打造人才培育“强磁场”,使青年人才在生产一线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助力青年人搭上成长成才的“快车道”。

“进入”与“融入”并重

“管理区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爱和帮助,让我找到了作为石油人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责任感。”入职半年的高校毕业生张羽梵心里暖暖的。

为了帮助高校毕业生快速进入角色,管理区成立见习干部管理小组,为青年人才制订“培优”计划,还印发了见习工作周志,记录八小时内外工作生活以及所思所想所悟。党总支书记郎明才在扉页送上成长寄语,鼓励大家“快速成长,在采油厂、管理区生产经营主战场、科技攻关最前沿、创新创效第一线留下浓厚的青春印记。”

“入职第一课”内容涉及安全教育、企业文化、发展形势、开发形势、工艺状况、薪酬保险、福利制度、职工处分规定、团队建设等内容。“就像精剪的影视介绍,油田生产、生活在心里已经有了雏形”,新员工刘博良深有感触。“EAP专业辅导”内容涵盖职业心理健康、职业生涯发展等多个方面,通过精心设计的小游戏、欧卡牌等送上关心关爱,大家迅速熟悉彼此、熟悉岗位、熟悉环境,心气儿聚到了一起。

“身培”与“心培”并重

“思想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去年11月,管理区借助“胜利油田团青实践基地”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见贤思齐 续航前行”活动。当年7名入职三个月的高校毕业生在这里学团史,讲团史,感悟初心使命。

管理区党总支坚持“身心同培并重”的原则,确定了“政治观念+创新意识共同提高,业务理论+实践操作交叉进行”的育人培养模式,利用“中石化青年培训基地”“注采701站党建教育基地”“新刚创新工作室”等载体,构筑一体化培养体系,引导高校毕业生淬炼身心、崭露头角。

“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的作用,是高校毕业生‘心培’的重要抓手。”党总支副书记李敏介绍,通过“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青年大学习”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红色基因宣传、形势任务宣讲、奋斗故事分享等活动,党的创新理论让高校毕业生汲取到丰富的思想养分。

为每人配备3名导师,制订个性辅导计划,学习过程中根据新员工掌握情况进行阶段反馈,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定期复盘分析……管理区还开展“结对共赢师徒”评比,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教学效果。同时,建立“周五见面日”制度,领导班子成员与高校毕业生坐在一起拉呱唠嗑,及时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解除后顾之忧。

“练才”与“用才”并重

“注采站—“三室一中心”—注采站”是采油管理七区为高校毕业生打造的实践轮训模式。根据三年“培优”计划,见习第一年,毕业生要先到一线班站了解生产现场,再到三室一中心系统学习生产经营管理,再回到注采站在实践中检验提升。

负“重”锻炼,育才才有实效。通过“一人一策”有计划地培养,毕业生现场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不断提升。2022届的王青学习能力强,见习成绩优异,管理区将她安排到处于开发后期的罗801块啃“硬骨头”,负责区块油水井调参调配、动态管理和单元指标规划运行,还特别配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传帮带”,帮助她不断提升。参加工作第二年,凭借《罗801块开发后期智能分注分采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23年“刘兴材地学开拓奖新秀奖”。同届毕业生王乐斌在油田2023年安全岗位专业比武中获得银奖。

“最盼望的事就是管理好油藏,实现高产稳产。”班晓春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的硕士研究生,见习期他就扎根在生产一线,目前已成为陈25注聚单元开发的技术管理人员,是化学驱上产的有生力量。

“把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优秀毕业生放到重要的岗位上历练,解决一线生产难题,就能帮助他们成长为油田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经理张培智说。


信息来源: 
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