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物探研究院与现河采油厂组建一体化项目组开展联合攻关,合计发现油流井11口,在王家岗地区部署滚评、开发井合计31口,有力支持了王152井区300余万吨储量的动用建产,跟踪保障国家页岩油示范区牛页一区试验井组20口井顺利实施,2023年在史南地区史152块沙四段上报预测储量900余万吨。
研究院有技术储备,采油厂有矿场实践经验。物探研究院近年来致力于探索与开发单位的深度合作,建立“研产用”一体化目标同向平台,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走向生产现场,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为开发单位提供更加高效优质服务。“双方拧成一股绳,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落地生根到开枝散叶。”物探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曲志鹏说。
王152井区在2010年上报探明储量300余万吨后,一直未能实现规模储量扩展。2022年,现河采油厂与物探研究院联手成立滩坝砂岩油藏解剖攻关小组。
通过对成藏主控因素的多次技术分析,研究人员明确了该区油藏描述的技术难点,创新开发了“AI断层识别+五维分方位储层预测”技术套餐。他们厘清了低序级断层的分布和组合特征,精细落实了地层构造。根据地震响应的优势方位角和偏移距,精细刻画了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随后完钻的王152-斜30井取得了钻遇油层22.68m/1层,的可喜成果。目前王家岗王斜154、王斜157块的解剖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有望形成含油连片的局面。
“王家岗尘封近10年的储量终得动用。”现河采油厂厂长、党委副书记焦红岩颇为欣喜,“有效推动了开发单位增产降本”。
2月23日,该院与胜利采油厂共研共享一体化平台启动。这是双方搭建常态化技术交流平台的延伸,他们开展“线上+线下”联合办公,互派人员挂职锻炼,物探研究院成立调研小组,多轮次开展技术摸排,了解现场需求。
胜坨油田是胜采厂主力油田,不足230平方千米区域内,井密度高达3.5。“在如此高成熟度区块内找油气,难度堪比螺蛳壳里做道场。”胜采厂地质所油气勘探主任师贾若坦言。该区浊积岩油藏资源丰富,但其“隐、薄、碎、小”的特征如同滑溜的泥鳅,令地质人员大为头疼。“地震资料上储层难识别,砂体边界难刻画,导致储量规模上不去。”经过讨论,问题的根源逐渐浮出水面。
研究人员近年来根据地质情况,针对性地更新了浊积岩技术“套餐”,开发了分序级相控浊积岩预测、叠前去灰、多参数岩性敏感因子储层预测等特色技术。他们精细描述浊积砂体面积近平方千米,预测石油地质近千万吨,建议部署的坨斜726井获日产油164吨高产工业油流,上报近500万吨的规模储量。
胜二区综合含水率超96%,平面驱替不均衡、剩余油分布复杂等开发矛盾尤为突出,双方研究人员开展特高含水期建模数模一体化研究,建立了成因砂体约束的精细油藏地质模型,实现了基于高倍相渗的渗透率时变模拟。
“与常规剩余油模拟结果相比,预测结果与实测饱和度结果吻合率明显提升,可实现剩余油分布特征的精细刻画。”物探研究院油藏地球物理研究室主任师张玉晓说。
最终,研究人员从22个模型中优选出最佳方案,研究区共设计新井26口,其中油井20口、水井6口,预计15年内累计产油量较方案调整前增加23.6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