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油田本质化安全生产第一关

  “一颗螺丝也可能带来安全问题!”

  “百日安全无事故”行动的开展,在物资管理配送中心引发了一场关于本质化安全与物资质量的全员思考,思考中,“物资质量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保障”的共识逐渐形成。

  近年来,油田持续在物资质量管控上下大功夫,把安全要素直接纳入采购环节,持续加大产品质量全过程管控力度,为油田实现本质化安全生产把好第一关。

  把源头,提升物资准入“门槛”

  同样都是技术规格书,背后的玄机却大不相同。

  物资管理配送中心物资管理部副经理魏新明手中的两份物资采购技术规格书,分别编制和修订于2022年和2023年。

  技术规格书作为采购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解决非标准化产品采购问题而编制的产品采购技术文件,包含产品性能、技术指标和检验方法、质量验收内容、抽样检验方式、服务与保证等要求。

  在较新的“项目检修人员服装”技术规格书上,多了两页纸。一页是审查表,发起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两家审核单位部门签字盖章;另一页则是审核专家会签单,6家单位9人签字审核。

  2023年,油田首次发布油田版的技术规格书。

  曾几何时,技术规格书编制主导权“散落民间”,基层单位即可自行出具技术规格书,盖章就能购买物料。

  技术规格书的“混乱”,让魏新明感受到强烈的“无力感”:不审批,就不能满足用户用料需求;审批了,则可能为油田引入非标准化产品。

  随着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页岩油、新能源等新业务的发展和技术的迭代升级,制订油田层面的技术规格书迫在眉睫。2023年起,油田组织专门人员,统一编制技术规格书,抓技术规格书源头治理,以物资应用环境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倒逼采购和加工要求,从而延伸出一整套质量标准。

  截至目前,近100份技术规格书修订完成,技术标准不明确、技术标准残缺或过时等问题得以解决,存量400多份规格书修订工作也将在一年左右完成。

  “技术规格书标准的提升,会一定程度过滤掉小厂商、小作坊。”物资管理配送中心经理徐涛说。

  抓监造,严把质量管控核心

  低压线圈两头连接好,电阻表上的指针立马到头。“电阻显示为无穷大,低压检测合格。”

  2月5日,胜兴集团生产车间内,陕西威能检验咨询有限公司质量经理朱彦彬对160千伏安变压器进行低压检测。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特种设备、压力容器、撬装设备等A类物资进行全过程监造,是油田全过程管控采购物资质量的重要举措。

  质量管控前置,向制造环节延伸,朱彦彬说,通过驻厂监造,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朱彦彬监造的依据是监造大纲,他们需要提报监造日志,督促监造商履行职责,抓实关键装备核心部件的性能质量。

  目前,油田有38个项目正在实施监造。

  徐涛说,油田出监造大纲,监造公司负责执行。监造大纲相当于工作计划书,明确了监造内容、监造标准,监造公司要撰写监造日志,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制造过程。

  油田物资采购面对着近千家供应商,涉及56大类、12万余项物资。其中,头部企业具有高水平的质量管控体系和管控能力,产品质量会更稳定。

  油田优化供应资源管理,加大优质供应资源的引进,他们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掌握厂商的能力水平,建立起了头部企业“白名单”,由“被动接受”投标结果变成“主动出击”。他们主动邀请头部企业投标,招标时给予头部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设置合理条款确保进入油田市场。

  2023年,油田引进头部供应商占比为47%,东营原油库等重点工程项目头部供应商占比达86%。

  控现场,严格直达料管理

  登录直达料报备系统,点击“预览”,直达料合格证、随货资料、合同等整套资料扫描件一一呈现。

  油田物资分为库配物资和直达料。直达料大多为生产急需用料,由生产厂家直接配送到现场,缺乏有效监管,成为油田物资质量管控的短板。

  此前,在直达料的抽查检验中,常常遇到“货未到现场”或“已经用完”的尴尬。直达料资料不合格、报告缺项漏项等情况一度普遍存在。

  油田开发直达料报备系统,使直达料到达时间、地点等信息清晰明了,为“四不两直”抽检提供了极大便利。2023年,在用户单位、质量监督单位等共同监督下,直达料物资查验率达70%,资料不合格率由27%降至6%。

  物资管理配送中心仙河区域配送服务部区域内四家采油厂,实现已报备直达物资网上查验和现场查验全覆盖,网上查验与现场查验问题数量和占比呈下降趋势,供应商报备资料有明显好转。

  报备系统资料也为物资质量抽查提供了方向。根据抽检结果,物资管理配送中心会针对不合格情况给予扣分、暂停业务等处罚。2023年以来,共有379家企业被扣分,一家企业被暂停业务,两家企业因存在造假、以次充好的问题被取消交易资格。


信息来源: 
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