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含水率已经到了96.69%,如何让含水缓慢增长甚至下降?已经开发了60年,累计产油超过了2亿吨,如何在低成本下进一步提高采收率……3月1日,胜利采油厂邀请中石化专家、高校教授为特高含水老油田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指点迷津。
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将成为支撑胜坨油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胜利采油厂厂长、党委副书记明玉坤表示,走好高质量发展,要开门办企业,保持开放合作的姿态,立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充分发挥胜坨油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试验田作用,通过构建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联盟,强化联席共商、联合攻关,打造特高含水老油田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
储量阵地受限,如何突破,取得新发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姜在兴教授立足胜坨油田沉积认识新模式,提出了三新增储潜力阵地,探寻了实现规模增储的胜坨三角洲新领域、湖相碳酸岩及混积岩新层系新类型,为下一步胜采厂开发特高含水期增储上产提供了新方案、开辟了新领域。
开发多年,地层出砂问题频发,但也是开发潜力。海洋采油厂采油工艺专家周思宏在分享中提供了海上提产能防砂完井工艺等方面形成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实践。在实践中,他们通过创新实施一步法分层、水平井裸眼等充填防砂技术,实现“大幅提产能”及“一次防砂终身有效”。对于胜采厂探索陆上特高含水老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有效破解制约少井高产、大幅提产、地层防砂等瓶颈难题明确了攻关方向。
特高含水是问题,也是潜力。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企业首席技术专家杜庆龙深入讲解了南一区西部“压舱石”工程,特别是以“五大技术”为支撑的双特高油田高效开发新模式,独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和新颖的破题之法,为胜采厂抓好老区“压舱石”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胜采厂将通过树立“所有报废井均可利用、所有长停井均可扶停、所有套坏井均可修复”的理念,重建油藏认识体系、重构高效驱动体系、重塑产液注水结构,全力打造特高含水后期高效产量增长点。
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依靠科技支撑。胜利采油厂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物探研究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合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