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滩打赢翻身仗

从欠产20%到超产10%,河口采油厂英雄滩油田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产量的突围更得益于观念的转变。英雄滩油田地处滩海新井受限区域,开发难度大,属典型双低单元。河口厂坚持以水为先,先补能,后措施,探索转变开发方式。新井不能打,采油厂便采用大修侧钻技术,利用老井完善井网;开发难度大,利用降黏剂驱挖掘油水井间剩余油,提高开发效果。在没有新井的基础上,英雄滩油田自然递减率下降到-6.91%,年产油量超产7150吨。

从无到有打基础

英雄滩油田地处滩海,受环保政策影响,没有新井投入,套损井无法更新,导致注采井网不完善。

同时,该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藏,层多且小,地质技术人员将地下油藏形象地称为蚂蚁窝。“我们利用蚂蚁体新技术,精准定位每个地层,彻底把地层搞清楚。”技术人员朱涛说。朱涛和同事们在英雄滩油田精心描画了20多个小断层,优中选优,不断发现新的储层。

随之,他们利用大修侧钻技术,部署大35-7-2井,取得日产油10吨的效果。随后,采油厂利用该技术,继续部署6口油井,平均日产油5吨,注采井网进一步完善。

打好基础,同样离不开水井。英雄滩油田20多个层位的动用情况并不均衡。针对每个层位的情况,技术人员采取小套管分注技术,不断细化注水,并精准控制相应层位的注水量,做到精细注水。大35-10-斜更4井有10多个小层,技术人员将注水细分为三级四段,从四个方向细化四个配注量。

经过治理,英雄滩油田注采对应率提高11.8%,动液面恢复164米,能量恢复2.2兆帕,为高效上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粗到细控递减

打好基础,要想采出油,必须明白哪个油层“出工出力”,哪个油层“磨洋工”。为此,采油厂通过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精确判断油井哪个层出油多、水井哪个层出力多。

“不仅要判断是否出力,更要算出它们到底出了多少力。”朱涛介绍。技术人员计算出水井的吸水量、油井的出油量,以此判断该层是亏空,还是能量充足。同时,通过产液、注水劈分计算各层超欠注量,结合弹性产率和静压资料确定抑强扶弱的定量调配。

大35-4-4水井共有3个层位,技术人员分析后判断1砂组处于亏空状态,进行提高配注,补充能量;2砂组能量饱和,进行抑制流线,控制流线方向;3砂组增加注水,抑制边水。通过该井的组合调配,对应油井大35-5-斜41井,日产油由2吨增加到8.9吨。

近年来,英雄滩油田主力层抑强下调配注每天201立方米,非主力层扶弱上调配注每天246立方米,调配后自然递减下降11.5%。

从旧到新增产能

当前,采油厂大35-10-斜12井加降黏剂方案正在紧张编写中,这是采油厂在水井加入降黏剂的最新尝试。

随着地层能量的补充,英雄滩油田的开发迎来了曙光。英雄滩油田大35-斜20块油稠出砂,一直采用水力排砂泵生产,区块一度高含水,单井日产油只有1.5吨。技术人员分析作业井,发现近井地带砂排砂后已不影响正常生产。

他们寻找能量充足、液量在15立方米以上、动液面低于1000米的油井,重新匹配生产制度,决定转回抽油机生产。大359井转抽油机后,日增油4吨。目前,该区块已经转抽3口井,单井日增油4吨。

在稠油生产中,在油井中增加降黏剂是一种常规生产方式。河口采油厂坚持油水联动,尝试在水井端加入降黏剂。技术人员选取大35-10-斜14井进行试验,在降黏剂中加入示踪剂,判断注水流线,对主流线堵调、次流线油井降黏引效。对应4口油井平均日增油5吨,经过试验,技术人员发现,从水井加入降黏剂,同样可以对油井起效果。

在调整后的能量恢复区和剩余油富集区,采油厂利用大修侧钻、水力泵转抽、降黏驱和生物酶驱等技术,深挖区块潜力,取得了日增油26吨的喜人收获。


信息来源: 
202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