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化”大有可为

2月4日,坨76单元低渗透油藏开发出现了新的生机,单元日产油量从38.6吨上升至66.9吨,这是“老区新化”系统调整后的成果。

目前,胜利采油厂有低渗透单元18个,地质储量占全部储量的7.0%,平均单井日产液6.5吨,日产油2.2吨,含水61.72%,采出程度8.58%。

导致低渗透油藏低渗的原因,正是储层岩石致密、坚硬,像磨刀石一样,所以人们又称之为“磨刀石油藏”。低渗透油藏在开发上面临着储层认识欠精准、井网系统欠完善、注采体系欠有效等多方面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油田开发领域难啃的“硬骨头”。

“低渗不代表低产。要想实现产量‘箭头向上’,必须做好‘老区新化’,深入挖掘低渗透油藏这块‘宝藏’。”采油厂厂长、党委副书记明玉坤说。要以重建油藏认识体系、重建井网体系、重建高压驱动体系三个重建为抓手,努力破解低渗透油藏“注不进、采不出”的难题,打造低渗透油藏“老区新化”高效开发新模式,实现低渗板块产量持续增长的目标。

其实,为了让像“磨刀石油藏”的单元区块能吐出更多的产能产量,采油厂早就成立了压驱团队,开始探索试验,实施了一系列的“大动作”。

他们结合自身油藏特点,围绕三角洲外前缘、浊积岩、砂砾岩、非主力潜力层带等多种油藏类型开展压驱注水探索试验,实施了12个井组压驱注水,累计注水24万立方米,井区见效率66.7%,动液面回升143米,当年累计增油5966吨。

解放的是思想,提升的是压力。压驱注水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将注水压力提升至45兆帕甚至更高。通过增大驱替压力梯度、快速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扩大水驱波及面积、提高驱油效率等优势,让效益开发“立竿见影”。

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副总地质师严科说,压驱技术在坨142-81井组的成功应用,为同类型低渗透油藏的效益开发中蹚出了一条新路。该井的成功也让采油厂看到低渗透油藏“老区新化”、高效开发的希望。

踹开思想破冰的“门”,迎来的是效益开发的“窗”。压驱团队初步尝到了“甜头”后,开始稳步推进,对低渗透油藏大刀阔斧地实施“手术”,力争释放出更多的产能产量。

他们明确压驱部署的“三个转变”,即单一井组压驱向单元整体压驱转变、关井压驱向差异化注采调流场转变、单一水驱向“压驱+复合增效”转变,实施6个单元压驱,累计注水51.7万立方米,井区见效率81.8%,当年增油9951吨,动液面回升169米。经过效益评价,他们投入成本2680万元,预测有效期增油1.97万吨,投入产出比1:1.72。

2023年,采油厂乘势而上再发力,规模推广压驱技术,进一步加大“老区新化”治理力度。他们按照油田关于压驱工作要向整体压驱、分层压驱、精细压驱深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统筹做好压驱阵地优选、压驱方案优化、压驱流场调控及工作量一体化运行,形成了“4+4”压驱配套方法,将压驱打造成低渗透油藏“老区新化”的关键技术。

所谓“4+4”压驱配套方法就是指“四项技术+四项机制”。“四项技术”即压驱水窜预警技术、流场再造技术、精细调控技术和注入量动态调整方法;“四项机制”即方案运行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机制、效果跟踪机制和激励考核机制。

近年来,采油厂共实施压驱井组37个,井区调整见效率由66.7%提升至86.6%,累计增油4.64万吨,逆转了低渗透油藏产量下滑态势,实现产量“箭头向上”。

 


信息来源: 
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