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井网让稠油开采不再“愁”

1月,滨南采油厂开采稠油5.79万吨,日采稠油同比提高42吨,超计划运行,实现首月开门红。

作为国内最早开发稠油的企业之一,滨南采油厂稠油开发时间长、稠油体量大、开发难度大,素有“老、大、难”之称。该厂通过完善井网、加密井网、激活稠油,捞出更多“漏网之鱼”,2023年以来,实现稠油产量、注汽量、油汽比等6项指标提升和综合递减率下降的良好局面。

滨南采油厂稠油已开发40年,动用储量占总动用储量的29%,开发成本占总成本比例高,具有稠、多、薄、水、敏、高等特点,稠油开发质量影响全厂发展质量。

单家寺油田是油田第一个采用热采开发的稠油油田,但随着开发年限的延长,受强水侵和套管损坏等因素影响,废弃井、停产井日渐增多,造成8个主力单元井网不完善,动用储量失控大,总体采出程度低,剩余油仍较富集。

“一口口油井组成井网,就像一张‘渔网’,罩住并采出地下原油。”该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战菲说,“油井一旦废弃、停产,就好比‘渔网’的网结断开,会有‘漏网之鱼’,要通过打新井织补井网,再把网结打上。”单10块馆陶2+3砂组已经高效开发35年,长停井数多,井网不完善,失控储量大。

他们综合考虑水侵、采出程度及井网状况等因素,2023年部署新井3口,累计产油5227吨,捞出了“漏网之鱼”。据悉,滨南采油厂按照“分区补网”的思路,在单10、单56等井网不完善区块,整体部署新井137口,控制地质储量754万吨。

王庄油田郑366块属于特稠油油藏,井网的井与井之间距离大,每口井储量控制范围有限,井间剩余油富集,通过打新井加密井网的潜力较大。

“井网像‘渔网’,井距大了‘网眼’就大。”战菲说,“经过多轮次吞吐后,这个区块的稠油井动用半径在30米到50米,但平均井距却在200米,证明‘漏网之鱼’不少,剩余油挖掘潜力较大。”

为织密井网采出更多油,2022年8月,该厂对郑366块实施井网加密。他们结合井网及采出状况综合分析,先在郑366块的郑36-7-47井区加密井网,完钻投产新井13口,其中郑36-14斜19井日产油峰值达18.8吨,证明了加密井网的可行性。下一步,该厂将继续在郑364、郑365等4个区块实施井网加密,计划新钻井122口,覆盖地质储量715万吨。

滨南采油厂稠油黏度高,最高的达43万毫帕/秒,在低温条件下“一点也不黏手,掉地上一摔就碎”,流动性差,开采难度大。

“既然稠油‘懒’得动弹,那么增强它的流动性,让它主动‘游’到‘网’里是关键。”为此,该厂持续提高注汽水平,用“热”融化稠油,提高稠油采收率。

他们根据油汽比优化注汽结构,油汽比高的井强化注汽,油汽比低的井调整开发方式,提高热采投入产出比,2023年老井吞吐油汽比上年提升0.01。技术人员不断优化热采井转周时机,提高源头设计质量,优化作业和注汽运行,年度强化转周190余井次,优化转周250余井次,延长转周70余井次,有效提高蒸汽热利用率。实施“锅炉、管网、井筒”全链条监督模式,建立注汽全过程质量指标监督体系,实施隔热管“四色”管理,加大措施应用力度,2023年井底干度比上年提升2.2%。


信息来源: 
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