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油田首口小井眼侧钻井纯侧104井开井4个多月后,仍维持在9.3吨的日产油水平,含水仅8.5%,测算盈亏平衡点20美元/桶。
“这一技术的突破,为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目前已实施5口井,产能达标率162%,为采油厂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低品位储量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纯梁采油厂党委常委、副厂长徐永辉说。
纯梁采油厂低渗油藏储量占比54%,产量占比61%,占据采油厂半壁江山,呈现逐年加大趋势,是采油厂勘探开发的主要阵地。低渗透油藏一直存在注不进、采不出难题,因此导致了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
“以往,油井实施压裂技术提产能时仅限于水平井和直井,侧钻井由于固井难度大、井底工艺复杂等问题,在采油厂甚至整个油田都没有先例。”采油厂油气勘探首席专家兼未动用储量产能建设项目部经理陈炳申说。
一边是提产能的迫切需要,一边却拿不出相适应的开发技术。面对这一“卡脖子”难题,技术人员秉承“资源有限,创新无限”深挖理念,持续不断攻关,多次与钻井、完井、测井、压裂等近10家单位对接协调,经过20余次反复研究,最终在纯侧104井实施小井眼侧钻井压裂工艺技术取得成功。目前,该厂已实施5口小井眼侧钻井,新建产能0.7万吨。
“该技术的应用可充分利用老井筒实施挖潜,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提升区块开发效益,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小井眼侧钻井分段压裂技术,为低渗老油田的剩余油高效挖潜提供更加强劲动力。”陈炳申信心满满地说。
小井眼侧钻井压裂技术是采油厂“解锁”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难题的又一项新技术。近年来,采油厂技术人员不断转变观念理念,打破常规,探索具有纯梁特色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针对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能量不足等问题,纯梁厂以往实施油井酸化、压裂等措施,打通油流通道,让地层“喝饱水”提升地层能量,提高原油采收率。但是,地层中还有部分微孔隙中的剩余油难以驱扫出来。
技术人员创新工艺技术,在地层中注入渗吸剂,最大限度将微孔隙中的油驱替出来。高891等3口井实施“渗吸增能+压裂改造”后均取得了日产油8吨的好效果。目前,采油厂已对100余口井优化实施“渗吸增能+压裂”“渗吸增能+酸化”等技术,单井日增油2.5吨。“渗吸增能+”技术的成功实施,为低渗透油藏增产开辟了新的思路。
通过实施“连续注入保混相”“油水联动建驱替”“注采协同扩波及”等开发技术,采油厂二氧化碳驱见效率达到76.5%,单井日产油从2.0吨上升至2.4吨。他们还将继续探索适合纯梁低渗透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高二氧化碳封存率的技术。
目前,采油厂通过实施以上技术,该厂新井产能提升20%,老井日增油2.5吨,采收率提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