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融合发展快车道

1月17日,油城迎来2024年第一场雪。漫步东辛公园,银装素裹,雪中的湖面多了一份静谧,三两居民驻足拍照,孩子们在雪中嬉戏玩耍。

不仅是东辛公园,泮水公园、燕青公园、供应公园、体育公园等主题公园也纷纷对市民开放,共享油地融合发展成果。

近年来,油地双方牢固树立“一盘棋、一家人、一条心”理念,油地融合事项高效推进,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搭建共商平台

日前出台的《东营市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办法》,首次将油田集输管道和生产管道纳入保护范畴。

“这是油地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一个典范。”在东营市油地校融合办二级调研员张杜林看来,近年来油地融合项目越来越实。800余项油地融合典范事项一一落地,得益于油地融合发展铺就快车道。

“通过建机制、搭平台、解难题、促发展,油地双方建立了高层会商、常态化联络、区域统筹机制,打造出党建统领、区域统筹、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油地融合新格局。”油田油地融合发展部副经理董鹏介绍。

多年来,油地双方不断完善共建机制,共同搭建融合平台。在平台的支撑下,页岩油高效勘探开发、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规划发展、构建“碳源汇”平台等2023年油地重点合作事项高质量完成。

为加快油地融合发展,油地融合发展部与市油地校融合办联合印发《关于优化工作协同联动机制意见(试行)》,搭建共商平台,每月集中督导合作事项进展。基于油地联动机制体系,油地融合发展部进一步细化工作办法,制定印发《关于推进区域油地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并配套油地工作协调一“码”通平台。

“油地对接更加紧密、合作交流更加广泛、融合发展更加深入。”在油地融合发展部经理刘海涛看来,机制的建立让油地双方协调关口前置,搭建起互信互谅、互助互利平台。

端好端牢两个“饭碗”

冬日的暖阳,照耀在牛庄镇四分场的麦田上。一年前,这里还是废弃居民点。油田实施闲置居民点土地拆迁复垦项目后,新增耕地面积104亩。

从四分场一路往北,来到北二路。利用“井工厂”模式开发,营1丛式井组累计投产油水井27口,节约土地76亩。

一手是粮食饭碗,一手是能源饭碗。油田将土地经营管理融入勘探开发全过程,力争利用好每一寸土地,持续推进存量土地资源集约化使用和优化利用。2023年,油田获得可用新增耕地指标277亩,为油田新增建设用地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油田先后在东营市及相关县区立项土地整治项目5个,分别利用了‘占补平衡’‘工矿废弃地复垦’‘增减挂钩’等相关政策,整治土地949亩,预计新增耕地约700亩。”油地融合发展部副经理王勇说。

统计显示,三年来,油田勘探开发通过利用存量土地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5149亩,节约投资11.1亿元,低效利用土地得到高效优化利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聚焦新业态,油田统筹区域低效土地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和集中式光伏项目,利用5000余亩用地规划光伏发电项目。

油田员工业务纳入地方服务中心办理

1月初,走进玉景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油田员工韩女士正在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

“不出一刻钟,在小区内就可办理住房公积金、员工权益保障、补充医疗保险等业务,方便又省时。”韩女士介绍,“现在社区内功能完善,让大伙儿过上了‘圈’内幸福生活。”

这是油地融合增进民生福祉的一个缩影。油地双方通过研讨住房公积金、医保等事项,将油田员工需要办理的业务纳入地方服务中心办理,持续拓宽服务渠道,为油田员工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不仅业务办理快,油田不断做好员工服务中心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衔接结合,推动更多事项下沉社区,打通服务社区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把员工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满意清单”,让员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油田主动融入东营市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150余名油地干部双向挂职携手开展重大项目合作,构建和谐共赢的新型油地关系。

“金桥工程”从机制上打通了驻地央企和地方人才交流壁垒,搭建了“油田人才专家库”和“地方企业需求库”,解决技术难题22个,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3800万元。

刚刚结束的东营市两会,15项民生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如今,油地融合正在成为东营市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强劲动力。


信息来源: 
202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