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奖惩公报:杨淑芹、高静分别主动调整注采流线6井次和3井次见到成效,各奖励1200元、600元。” 今年年初以来,现河采油厂史南采油管理区自然递减率下降4.01%、产量超500吨,很大程度得益于“注采流线调整奖励机制”的实施。
针对所辖油田停产停注井多,地层缺能、产量下滑严重等问题,史南采油管理区牢固树立“控递减、稳产量”,全员上下“一盘棋”思想,把2023年确立为开发管理深化年,将指标分解到人、责任绑定到人、激励考核到人,全方位落实责任主体,凝聚起整体合力。其中,地质工作的注采流线调配是关键环节,决定着日常原油产量。所谓注采流线,就是油藏注入水沿着一定方向运行的曲线。但这条曲线深不可见,因难度大,技术人员调整起来压力大。为了最大程度激发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该管理区制订实施了“注采流线调整奖励机制”,着重强调,主动想方设法调整流线的,见效一次奖200元,凡被动不作为者,重罚!如果做了工作仍没见效,可以不奖不罚。
“这种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和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大家摒弃‘不干不错、多干多错、干了白干’的矛盾心态,变以往‘不愿调、不敢调’到今天‘早调、多调、勤调’,从而让注采流线不断按照人的设计方向合理运行。”经理武照龙说。
技术人员积极调整价值取向和惯性思维,充分利用一体化三层级动态技术分析平台,全方位摸排剩余油分布规律,梳理注水见效实际情况,然后对不同的井组类型编制不同的流线方案,采取相应的差异化调整模式,提高调参调配的及时性和适配性。史3-5-11等18个井组水驱不均衡、能量差异大,他们采取了关闭水窜井、控制注水、引导次流线等措施,实现井组增油512吨。史3-4-61等12个井组整体能量差、见效不明显、日产液能力低,他们实施了压驱注水、配水间降压增注、多方式酸化等手段,取得了井组增油2310吨的效果。
杨淑芹作为技术带头人,对注水强度和提液幅度等参数缜密分析、科学论证,巧妙实施油水联动,合理调整注水周期。史3-6-斜11井组生产能力不均衡、含水差异大,她参照“四化”信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多频次优化油水井调配系数,使该井组日增油4吨,平均动液面稳定在1050米。技术员高静针对史3-8-斜151井组能量过于充足、单线驱力大、水淹水窜严重的问题,先后12次深入现场调减配注、降参控水、提参引流等,达到了原油产量止跌回升的目的。
据统计,自奖励机制实施以来,史南采油管理区共发放专项奖金2.52万元,由此带来126井次的主动差异化注采调整见到成效,累计增油2180吨,用“小激励”换来“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