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区是什么?
对葛榕来说,就是用来突破的方向。
20世纪60年代,他是华北勘探的一名地质技术员。1961年3月5日,华八井打出了一块油砂。喜讯传来,石油工业部为迅速打开勘探局面,做出决定:不再取心,快速钻探。
不取心怎么能描述油藏?没有先例。没有先例就创造先例!他和其他地质人员,长时间蹲守在现场,边干边摸索、边干边总结,终于开创性地提炼出岩屑、钻时、泥浆、气测、电测“五一致”工作法。
他们找准油砂层,选准试油层,创出当时地质录井工作的全国领先水平。石油部领导称,这一工作法是推不倒、打不垮的“铁柱子”。一个难题打破了,一个钻录井的标准诞生了!
禁区是什么?
对20岁的曹绪龙来说,是用来打破的论断。
20世纪80年代,几大顶尖的国际石油公司断言,胜利油藏不适合搞化学驱。曹绪龙却不信这个邪。
面对几乎“空白”的局面,他拾起英语,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埋头苦读资料;他白天上班泡在实验室里,甚至有时候有了灵感就从宿舍跑过去干到半夜。实验、失败、再实验,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一项项技术从实验到现场应用。胜利化学驱技术取得“从0到1”的突破,并陆续攻克多个世界级难题,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2017年,在第22届世界石油大会的讲台上,作为集团公司高级专家的曹绪龙代表胜利油田所作的非均相复合驱油技术成为压轴报告,引起石油界的高度关注。
曹绪龙说,在那一刻,他的心里有了底气,在这个领域,我们终于有了不一样的话语权!
禁区是什么?
对初出茅庐的王延光来说,是亟待打破的“玻璃房”。
20世纪80年代,国内大多数石油企业都使用进口地震资料处理软件,但重金购买的国外地震资料处理软件被锁在一个“玻璃房”里,操作必须由外方人员完成,中方人员不能入内。集团公司油气勘探领域(地球物理勘探)首席专家王延光说,那种感觉就像是被卡住了脖子喘不上气,他下决心一定要打破技术封锁。
从常规三维到高精度三维,又从高精度三维发展到高密度三维,网越织越密,地质学家的“眼睛”也被擦得越来越亮。2022年,油田自主研发的软件“曙光”问世,终于打破了“玻璃房”,实现了纯国产软硬件完成地震资料生产工作,这在国内尚属首次。王延光就是该软件研发的重要贡献者。
打破禁区,翻天覆地,科技唯有自立自强。面对囊括世界2/3以上油藏类型的复杂地质“大观园”,胜利人勇闯禁区、挑战极限,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不断锻造科技“撒手锏”,创新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区和隐蔽油气藏两大勘探理论体系,带来石油工业的飞跃。
新时期,面对国外公司以难度太大为由放弃的页岩油开发难题,胜利人创新建立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成藏富集模式,自主研发页岩油突破目标优选评价、优快钻井、多尺度组合缝网压裂等三大技术。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国内首座含水圈闭型地下储气库、首座数字孪生智能油库,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000余项各类科技成果、120余项国家级科技奖励、6700余项国家专利……一个个新的坐标,不断引领胜利这艘大船行稳致远。
一路走来,无论是理论探索、技术攻关还是管理变革,走向胜利之路的每一步,都没有经验可循,都镌刻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浴火重生的豪情。我们在无人的荒野上走出了羊肠小路,把小路走成了大路,也必将走上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