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油饼子”

10月27日,在石化总厂的西北角,几名建筑工人正忙着搭建一栋两层小楼,小楼向西不远处,一套崭新的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在净化水单元工作了30多年的炼油五部主任技师宁爱民充满期待:“小楼投产后,就是油泥减量化处理装置的配电间,有了电,装置就能用起来了。”

油泥处理是石化总厂环保管理工作的最后一环,全厂产出的油泥全部输往炼油五部净化水单元进行沉降和后续处理。随着近年来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净化水单元面临着既要减少油泥产生量,又要符合环保要求,还要降低处理成本的“三重挑战”。

“入厂原油本身就含有一部分杂质,炼油后产出的油泥里有大量的水、部分油和固体杂质,液体成分占到98%。”炼油五部经理赵明介绍。油泥前期处理需要先加注药剂,沉降固体杂质并分离水和油,预处理后液体成分降至85%左右。而新的油泥减量装置将这种含液量85%的油泥接入管线后搅拌加热,输送至干燥粉碎大罐内。加热过程中,分离出的油、水分别回输和达标外排,含油气体则回收燃烧供热,全程封闭无污染物产生,最终油泥含液量压缩至3%至5%。

新装置的末端在一间存料屋内,届时油泥将变成干燥的粉末在此处收集。“我厂每天大概产生100吨的高含水油泥。”炼油五部副经理郑广岭指着早就架好的料袋架子说,“处置后的油泥可应用于建筑行业。”

“这种85%含液量的油泥,以前是由具备资质的社会化公司进行后续处理,含水可降到30%左右。”宁爱民带着记者走进老油泥处理间,一套旧油泥处理装置正在不断产出油泥。处理后的油泥被压制成固体,变成“油饼子”,装进废料袋,再由外委单位拉走处理。宁爱民拿起一块,轻轻一搓,手上全是油印子。

“虽由外委单位处置,但相关设备依旧设立在厂区内。多年来,我们时刻关注处置状态,不仅要盯着处置率、设备运行情况,还要避免社会化公司的环保风险。”宁爱民每天往返于老设备和油泥罐之间。

“以前每年产出3000吨左右的油泥,需要通过运输车拉运,但新的油泥减量化装置投运后,需要拉运的油泥将降至300吨左右,处置费一年可减少300多万元。”石化总厂安全(QHSE)管理部副经理薛东算了一笔账,期待着油泥减量化项目尽快投产。


信息来源: 
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