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季度的0元增至现在的896.64万元,人均劳动效率同比提高15.2%。这是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孤岛作业区在新拓展业务取得的一份亮眼成绩单。
对于这样的业绩,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孤岛作业区经理崔敏早有预期,他认为这与“8+2”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密不可分。
三个月前,在二季度经营分析会上,他们的排名还是倒数。面对这样惨淡的经营现状,议论声此起彼伏,有人认为作业工作量并不算少,排名靠后肯定另有缘由;有人指出,作业区的发展存在短板,一些高附加值的新业务没有得到重视。
经过经营指标对比,该作业区常规作业占比高达100%,对标创效标兵东辛作业区,新业务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达到300多万元。但孤岛作业区非常规作业还未起步。
转型迫在眉睫。自6月下旬以来,作业区成立业务拓展专班,由班子成员牵头深入中心机关部室及孤东、东辛等7个作业区进行广泛调研、实地考察,择优水力喷砂射孔、氮气混排、同层分段精准解堵等8项新技术以及中修、连油2项新业务,作为业务拓展的突破口。因此,“8+2”登上舞台,成为创效的主力。
“‘8+2’新技术、新业务的引进,就像是修井技术的‘芯片’,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一把金钥匙。”工程技术服务部经理王洪波说。
7月3日,孤五作业项目部GDX7-1井水力喷砂施工顺利完成,标志着孤岛作业区打响了外拓业务第一炮,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通过项目牵引,他们实施“8+2” 业务项目长制,班子成员每人挂帅一项新业务,时间倒排、任务倒逼、挂图作战,助推“8+2”业务做优做强。
“如果把高产油气藏比作‘高速公路’,那么低渗油气藏就是‘羊肠小道’,水力喷砂射孔新技术帮助开发单位摆脱低效开发的困境。”作业区技术管理室主任王栋说。
据王栋介绍,水力喷砂射孔穿透深、孔径大,相比常规火药射孔,能达到射孔、解堵的双重作用,增产效果可达2至5倍。目前已试验3口井,一道工序就能创效7.3万元到11万元,效果显著。
新技术新工艺升级,并不意味着要抛弃常规修井。连续油管施工作为“8+2”的重头戏,深度介入作业占井周期较长井的施工。据了解,一口工期25天的作业井,如果把传统作业和连续油管施工结合起来,工期能缩短到10天以内。
GD1-11-914井是作业区第四口采用连续油管施工的井,连油作业班员工曹华深有感触,连油连杆班劳动强度不大,收入还比以前高了三分之一。
但在王洪波眼里,他更看重的是这项新业务带来的提速,简单作业井占井周期是5天,连续油管施工占井周期最多2天,实际施工时间仅为6个小时,作业时效达到了正常作业的4倍以上。
7月初,作业准备项目部培训室内人声鼎沸,天正公司讲师正在讲解氮气混排的原理和操作要求。作为一项新业务,学员们对新领域充满了好奇。氮气混排班与外部队伍合作,施工3口井创效超过11.4万元。截至目前,氮气混排施工25口井,创效达68.7万元,新技术变成了作业区的“摇钱树”。
“8+2”新技术、新业务“小荷才露尖尖角”,效果已经显现。
截至目前,作业区劳务收入1.62亿元,劳务收入指标排名攀升到中心第三名。平均单井占井周期同比压减0.7天,作业交井1109口,打破了三年来的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