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有油,脚下有泥,心中才能有数。在河口采油厂第三批机关干部基层蹲点工作启动会上,蹲点干部侯青春分享了个人感悟。
干部沉下去、工作实起来。河口采油厂建立机关帮扶基层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机关干部基层蹲点调研,推动机关干部工作作风转变,促进机关干部强化责任担当、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推进采油厂全面高质量发展。
难题当课题,当好调研员
技术管理部采出水处理主管李照成跟随管理四区技术人员一同到35号注水泵站、渤三联合站,详细了解注水量、前端水质等结果,一起探讨采出水处理方案。
近年来,渤南油区实施多次大型压裂措施,导致油气集输地面处理存在困难。李照成带着难题到管理四区蹲点调研,他提出投产初期采出液单独处理,完善井口加药等方案,大大缓解了大型压裂施工投产初期对地面生产系统的冲击,保持平稳有效运行。
今年4月,采油厂启动机关干部基层蹲点调研,计划开展12期,每期9人,共计108名机关干部奔赴基层一线。
“通过蹲点调研打通‘堵点’、破解‘痛点’、攻克‘难点’,让蹲点真正成为解决基层难题的‘利器’,蹲点成果转化为党委决策。”河口厂党委书记刘子军说。
采油厂出台“四同、四参”机制,机关与基层同吃住、同工作、同前往、同研讨,做好“四参”,即参加基层工作会议,参与重要方案制订,参加基层理论学习研讨,参加一线生产现场劳动,将基层的难题作为调研课题,让蹲点干部真正沉下身。
截至目前,该厂开展基层蹲点调研6期,派出干部54人,提出合理化建议60多项。
想法变办法,当好服务员
“太好了,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4月27日,采油管理五区注采505站26号注水泵站内传出了欢呼声。
蹲点中,人力资源(组织)部副主任侯青春了解到,高压柱塞泵运行过程中产生震动,引起信息化系统误报警,增加了基层运行成本和管理难度。他联系技术“智囊团”,将他们的创新成果——柔性连接压力传感器运用到26号注水泵站,解决了难题。
河口厂充分发挥机关部门“协调保障、指导服务、监督监控”三项职能,鼓励蹲点干部把想法变成办法,帮助基层解决“急难愁盼”,为基层减负赋能。
蹲点不仅蹲出好想法,更蹲成了好办法。针对管理九区油水井分散、偏远和传输信号差等问题,信息化服务中心联系管理九区和中国移动公司开展三方5G部署方案讨论,确定今年5G部署方向,目前完成3个基站地调试,5个终端安装上线测试。
作风转变在基层,当好宣传员
4月11日,油田各系统好传统发布不久,蹲点干部马洁绯深入注采1005站主题班会,通过观看视频,谈认识体会、分享感悟,传承好传统。
当好宣传员,不仅宣传上级的重要精神,更要传播新理念。蹲点干部魏长林为采油管理八区干部员工讲解三基建设的新变化,改革管理的新方向,用新理念指导基层新实践。
风暴潮来袭,蹲点干部李建林与管理区干部员工奔赴飞雁滩油田开展应急抢险。机关与基层上下齐心、顶风冒雨应对险情,仅用三个小时人工开井13口,1天时间管理区恢复正常生产。
蹲点工作更蹲出了好效益。经营共享服务中心作业监督李新华与管理五区共同分析外委费用,指导他们重点管控作业费、电费、运费等,仅停用部分三巡车辆年节省费用8万余元,他们树立小目标实现降外委费用20%。
干部蹲点调研将持续到9月。现在,带头树新风,传承好作风;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成为机关干部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