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生产难题,比拿金奖更重要”

  4月22日,谷雨初过,春意正浓。接到徒弟苟枫凯的电话,现河采油厂特级技师孟向明急匆匆地从井场赶回了工作室。

  每每遇到问题,东胜公司员工苟枫凯都会向孟向明请教。有时通过电话,有时特地从黄河北跑到工作室来,围绕生产中的难题找孟向明支招。

  去年,苟枫凯荣获全国第四届油气开发职业技能竞赛金奖,他第一时间给孟向明报喜。“解决生产难题,比拿金奖更重要。”苟枫凯一直把这句叮嘱记在心里。

  有人前来同孟向明交流讨论生产难题和发明创新,他十分欢迎。平日,他经常接到油田各生产单位同行打来的请教电话,不管大事小事,孟向明都认真仔细地与对方探讨交流。

  30年来,从普通工人到全国技术能手,孟向明从未离开生产一线,总是奔波于现场解决棘手的生产难题。“创新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不断发现问题,努力拉直问号的过程。”谈到创新,他两眼放光。

  孟向明总是能发现别人不太注意的问题。这一点,徒弟贾鲁斌深有感触。

  一次,官127井调平衡,贾鲁斌爬到抽油机游梁上调节平衡块,一手拿扳手、一手执锤子。正在一旁的孟向明高声询问:“没有好的办法保持身体平衡吗?”贾鲁斌没多想回了句:“以前都是这么干的。”

  以前这么做,不一定就完全合理,创新本就是不断否定的过程。

  回去后,孟向明连夜思考解决办法,最后想出了在扳手上加支撑物的方法,可以腾出手来抓住附着物,保证作业安全。

  类似的小改造,孟向明已记不清做过多少。

  看到职工不论刮风下雨每天都要到井场泄压,他发明了稠油井远程智能调控放喷装置;看到职工每天爬上爬下登高卸油,他主导设计了高架储油罐自动卸油装置,卸油过程不需要登高,所有工作只需一人即可完成……

  截至目前,他先后完成创新成果、合理化建议300余项,76项成果获国家专利,35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并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向明工作室”。

  “不断创新的动力来自哪里?”记者问道。

  “这是从未变过的梦想!”他脱口而出。

  自从1993年来到现河采油厂,他就坚定了通过技术创新为国增油的梦想。这条路,一走就是30年。

  在朋友和同事眼中,孟向明的创新更像是不怕麻烦、不计得失地给自己“揽活儿”。

  “有没有想过付出这么多值不值?”

  “没想过,我想的是要做就把这事做成。”他笑了笑说,“老是左想右想,就走不动了,就得一直向前。”

  “没事找事”“较真”“出风头”……孟向明不是没有听过这样的评价,他却不在乎,有事没事总喜欢在井场转来转去找问题。在他看来,按部就班是一天,发现解决问题也是一天。他的选择,是后者。

  同事们经常开玩笑说,最喜欢值孟向明后面那套班,因为前一天他带人把活儿干完了;最怕和孟向明一起值班,因为他能带着人忙个不停。

  “成就再多,没有效益就没有价值;不为生产干点实事,我就不配这些荣誉。”孟向明的话语质朴而坚定。成为齐鲁大工匠后,孟向明的梦想更远了。

  “一个人只能称为‘工’,只有传承下去才能称为‘匠’。”这是孟向明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向明工作室2007年成立以来,先后有近百名职工申请加入。团队相继完成了281项课题攻关项目,创造43项小绝招、小窍门,80多项研究成果通过了国家专利局授权。

  “你们为什么选择这条路?”孟向明向徒弟们问道。

  “油田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大家回答说。


信息来源: 
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