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1.2亿吨储量

位于永安镇的永936扩区块压裂施工现场,100个检波器遍布井场,实时接收来自于地下几千米的地震波。两分钟后,新裂缝信息直抵现场,指导调整压裂工艺。

      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地震属于“先遣队”,而压裂是“重装部队”。本来相距甚远的两个专业,因为油田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撮合”,相聚在了一起。

在地质工程一体化“指挥棒”指引下,低渗透致密油藏效益开发奏响“协奏曲”,1.2亿吨未动用储量得以释放,新建产能132.9万吨。

“专科诊断”向“联合会诊”转型

因油层薄,没有效益,永936扩区块边部开发一度搁置。

在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部署下,五口直斜井设计优化为两口大斜度井,每口井穿越更多的油层,覆盖更多的储量,这些沉睡的储量才能“重见天日”。

低渗致密油藏具有“深、薄、贫、散”等特点,有的致密如“磨刀石”,有的分散如“碎盘子”,有的超深层基本“采不出”。谈及低渗致密油藏开发,油田开发地质高级专家杜玉山坦言,“开发难度非常大。”

单井产能低,一直突破不了效益关。据测算,90%以上的低渗致密油藏储量,盈亏平衡油价超过80美元/桶。这也意味着动用这些储量需要高额的费用。

如何动用好这些储量?2017年,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始逐渐走进胜利人的视野。油田统筹三大研究院、工程公司难动用项目管理中心及各开发单位科研力量,由“专科诊断”向“联合会诊”转型,提高单井产能,降低投资成本,实现效益开发。目前,永936扩区块边部部署井位2口,初产30吨。

在油藏地球物理高级专家、物探研究院副院长刘浩杰看来,“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多专业协同式综合研究,集智攻关,才能实现油藏效益开发价值最大化。”

后方专家有了“千里眼”

在3500米地下准确识别10米薄油层,曾经是物探的禁区。

义176-渤深4示范区目的层“又深又薄”,最薄处仅5米,常规开发方式难以效益建产。研究人员开展基于多域体数据驱动的构造精细解释和储层预测攻关,实现了3500米以下5米薄储层精准识别,压裂成本降低35%。

低渗致密油藏效益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作,涉及地震、地质、油藏、钻井、压裂、地面等多专业学科。单一技术,远不能满足低渗致密油藏的开发需求。

研究人员通过多专业融合,创新形成了高精度甜点地球物理预测、井型井网适配优化、优快钻井、组合缝网压裂全过程优化等技术,实现了钻前预测、钻中监测、钻后评价。

油田依托一体化协同决策平台,将这些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实现了油藏开发设计、随钻地质导向、压裂施工、微地震监测的可视化支持,让后方专家有了“千里眼”,开发全过程能够“桌面”推演与协同决策。

“最优方案、最优技术全部整合到平台上,共同为效益开发出谋划策,才动用了沉寂10年的未动用储量。”油田低渗透改造高级专家李爱山说。

182个区块推广应用

永进超深层示范区,油藏埋深5500-6200米,油藏描述和钻井施工难度大。研究人员以三维地质模型为“眼”,指导钻井精准入靶和井轨迹优化,油层钻遇率从75%提升至94%,实际建产能3.3万吨,西部超深层焕发新活力。

自2020年以来,油田共打造永进超深层、扇三角洲、滩坝砂、砂砾岩四个示范区,覆盖油田80%的致密未动用储量,为油田低渗致密油藏开发提供参考和遵循。

四个示范区有效动用地质储量3000万吨,新建产能25万吨。实践表明,地质工程一体化是解决复杂低品位非常规油气藏经济有效开发的必由之路,是提产降本的有效方法。

“深化‘大兵团’作战模式,协同创新,为低渗致密油藏有效动用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油田科技管理部副经理王锋说,“下一步,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成果将全面推广到油田整个低渗致密油藏的效益建产实践中。”

目前,已在182个区块推广应用,动用低渗致密油藏1.2亿吨,新建产能132.9万吨,地质工程甜点预测准确率达85%以上,平均钻井周期缩短50%,压裂成本降低三成。

在油田油藏评价高级专家孟阳看来,油田5.9亿吨未动用探明和控制低渗致密油藏储量,都有希望实现效益动用。


信息来源: 
20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