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根白色电缆线释放,动态监测仪器匀速下入井中……穿越地下200多米的三个目的层,精准调配每层注水量,犹如在“糖葫芦”里做手术。
2月16日,在位于东营新区的辛68斜136井施工现场,油藏动态监测中心东辛监测项目部测试三班正在进行水井分层测调一体化施工。
走进施工现场,一辆印有“油藏动态监测中心”的双滚筒一体化测试车停在井场,缠绕在滚筒上的不锈钢管电缆将测试车与施工井口相连接。
测试三班班长代连华,指着车上的双滚筒介绍,“这就是今天的主角——不锈钢管电缆。”
代连华说:“相对于其他电缆,不锈钢管电缆表面光滑,具有密封性强的优势,更能敏锐感知地层参数。”
望向井口,测试车伸出的不锈钢管电缆与耸立的防喷管,由地锚紧固,形成一个小型“金字塔”。
车内操作台上,手持操作手柄即可实现不锈钢管电缆下放,深度、速度、张力等数据一览无余;一侧的计算机显示器实时显示井下流量计的回传数据,并形成曲线图。
盯着曲线图,车组长周末没有停下手头的工作,深度、流量,一一记录在案。随着不锈钢管电缆的不断释放,仪器到达预计位置,并被固定在井筒分水器内。
周末介绍:“测试时,水井保持正常注水,通过设备的机械运动调整水嘴的大小,配水间内同步调整闸门,从而实现水井测调工作。”
历时6个小时,辛68斜136井的测调一体化施工顺利完成。其实,测调一体化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工序复杂且极容易出现误差,需要整个车组进行配合。
油水并重,以水为先。近年来,油田加强对水井的治理工作,加强精细油藏描述和开发潜力评价,加大水井扶停、投转注、分注力度,油藏动态监测中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的注水质量就是明天的原油产量。”在代连华看来,对水井进行调剖作业,相当于给水井做手术,给整个地层看病,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目前,油田正在开展笼统欠注井专项治理,实施季度“动态清零”管理。为水井“问诊”已经成为代连华们最重要的工作,这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未来,代连华信心满满,“我们要真正服务于油藏,服务于开发单位,测好每一口井,取好每一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