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 网

接近东八路与南一路路口的莱一变电站里,李江来来回回忙个不停,气温零下的天气,他的脸上还冒出细细汗珠。

“着急赶工期!”130日,是春节后变电站开启施工的第一天。作为负责人,电力分公司电力修试公司生产运行中心责任技师李江早早就来到现场。“这个假期过得很不踏实,只希望改造能够如期完成。”

李江所说的改造是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升级。

电力分公司刚刚接入了国网电源和自发新能源,形成了孤东新能源基地等4个区域电网,迫切需要基础网络水平的提升,适应其智能化控制。为此,他们启动了改造变电站计划,莱一变电站是第二座。

“耽误了一个月,工期太紧了。”改造工作原计划是从202211月初开始,但受疫情影响,直到去年129日才正式开工。于是,工人们不仅早出晚归,还放弃了午休,紧赶慢赶往前赶。

把高压控制柜全部安装调试完成,把二次设备的电缆铺好,接线进行调试……改造现场,一切工作正以最高效的状态进行。

李江和他的同事,其实正在织一张新的网。

“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基础是电网,是桥梁和载体,生产保障和减碳降本都离不开这张网。而这张新网正是由变电站等重要的节点组成,老站改造后,将焕发新活力,一张年轻的、智能的新电网便会由此形成。

“相对于在建的、有形的新电网,电力分公司一张无形的网已经运行8个月。”李江透露。

根据李江提供的线索,在电力分公司调度中心,记者见到了这张无形的网的真面目。它就是国内油气领域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管控平台。

“当前的火电出力实时数据是585兆瓦,光伏出力较少,只有6兆瓦,如果稍后天气变好,光伏的数据应该会有所提升……”在“源网荷储”管控平台“驾驶舱”,一张蓝色显示大屏上,代表着“源”的两个数字随着天气变化而跳动,调度中心的几名工作人员正坐在屏幕前监测分析。

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由油田自主研发,具有态势感知、均衡管理、策略响应、能耗管控、分析评价等五大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各类资源智能响应,实现能耗碳排更低、综合用能更省、绿能占比更高。

数据显示,该系统应用以来,全额消纳自发绿电2.73亿千瓦时,市场化外购绿电4.27亿千瓦时,碳减排65万吨。

有形的和无形的两张网还在继续编织。“十四五”末,多能互联的智能油田电网,将为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新能源接入、终端用能电动化等提供坚强电网支撑。以一期工程为基础的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升级版”也将建成。

信息来源: 
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