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锁门。走廊里,声控灯次第亮起,又逐盏熄灭。1月13日,晚上10点,勘探开发研究院员工隆佳佳终于离开办公室,不过她的“大脑”仿佛还停留在刚才思索的问题上。“必须得考虑环境温度。”她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走向电梯。
走出科研楼,冷风迎面扑来,对面胜利广场上,为迎接春节挂起的彩灯在风中摇曳生姿。“快过年了!”隆佳佳才从思考中回过神来。
当天,她领到一个难题。一大早,她的师傅、勘探开发研究院油藏评价研究室(非常规开发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副经理程紫燕拿着一黄、一黑两瓶油样找到了她,“这是我昨天从官斜26井取回来的页岩油油样,思考一下呈现两种颜色的原因。”
“同一口井,同一天,两种颜色?”隆佳佳愣了好一会儿。
页岩油是油田战略接替的新领域。去年,油田实现了页岩油控制储量的首次上报,初步展现了增储建产接替的良好态势。对于页岩油的认识,油田科研人员一直处在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中。
隆佳佳所在的油藏评价研究室(非常规研究室)正是勘探开发研究院页岩油有效动用研究的主力研究室科室。随着油田持续加大页岩油开发力度,研究室成员从最初18人扩展到32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76%,平均年龄37.9岁,是勘探开发研究院最年轻的科研团队。
去年,他们部署完钻了25口页岩油开发评价井和试验井,今年要突破40口。程紫燕安排隆佳佳关注的官斜26井,就是为了对页岩油井注入二氧化碳后的驱油效果进行前瞻性研究。
手边专业书籍已经摞了四五本,电脑上官斜26井的实施方案,来回看了三四遍,隆佳佳两三个小时没“挪窝”。看着徒弟眉头紧皱,程紫燕忍不住“点拨”,让她去现场看看。换下实验室的白大褂,套上去井场的红工服,隆佳佳马不停蹄赶往井场。
“这口井含蜡情况目前怎么样?”“管线出现过冻堵吗?”隆佳佳与负责现场的员工认真交流。围着井口转了又转,生产数据看了又看,隆佳佳步子越来越轻快。“注入二氧化碳的井受环境温度影响非常大,初步判断可能与含蜡、溶解气有关。”寒风吹得人直流眼泪,她的眼睛里闪闪发亮。
“今后设计方案的时候,还要考虑温度、季节等因素影响。”回到办公室,隆佳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师傅。
“我们在室内研究,很多是基于技术、机理方面的认识,想更贴近实际生产,‘沾油味’‘沾泥土’很重要。这口井要继续跟踪。”程紫燕说。不知不觉,夜深了,程紫燕“撵”着隆佳佳回家。
“我师傅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走出办公楼,隆佳佳饶有兴致地聊起师傅。“不过,新的一年,她就给自己划了‘硬杠杠’——晚上12点前必须离开办公室,说是要健康工作,才能为国家产更多油,更好地作贡献。”隆佳佳笑着说。
回身仰望依然灯火通明的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大楼,斑斓的灯光里,隆佳佳许下兔年心愿:“希望今年页岩油再有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