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崔惠生通过手机PCS(生产办公系统)软件,欣喜地发现桩606-X5掺水水表底数已经实时在线,新的网络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技术覆盖升级,让生产运行越来越便捷了。
“没想到,这么快就上线了!”桩西厂采油管理一区注采104站员工崔惠生既感慨又兴奋,上个月他们才向管理区提报的难点,这么快就解决了。
问题能够迎刃而解,源自于这个管理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帮助各班站解难题、抓落实、重实效。自2022年年初以来,每个月初桩西厂副总工程师、采油管理一区经理薛飞都会带着各业务口工作人员到注采站,征集疑难问题,集中管理区的所有力量为基层班站解难题。
一个月前,在碰面会上崔惠生向工作组反映,五号桩集中掺水升温工程完成后,很多野外的掺水水表仍然需要人工去抄录水表底数,他们建议能否配套5G技术升级,通过手机PCS可在线实时查看。
据了解,采油管理一区的信息化设施自2016年投入运行以来,但因为地处偏远,部分野外掺水水表通讯老化、信号不稳定,只能通过人工录取,急需新的5G网络改造升级。
在征集到问题后,薛飞带领工作组,第一时间奔赴五号桩集中掺水点,现场调研远程配套升级的可行性。最终通过建立远程控制模式,全区30个掺水点已经有22个实现数据实时在线传输和共享,121口油井实现远程启停,26口水井实现在线调配,106口长停井安装压力变送器。
同样受益的还有注采101站站长刘涛。他所在的班站管理着50多口油水井,大部分油井都是高含蜡,需要每个月定期加药清蜡。2022年11月的碰面会上,刘涛提出因为油井的套压高,导致药剂难以加入的问题。
经过管理区协调,他们引进了一套“移动带压加药设备”,经过初期调试后,带压加药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风险,目前已实现动态清蜡60井次。
“征集难题的过程,同样也是倒逼着‘三室一中心’人员提升业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基大家。”薛飞说。
带着办法下去,带着问题回来。这给薛飞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但对员工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落实,让员工真正得到实惠。
“是压力也是动力!”管理区技术管理室副经理兼“四化”运维工作负责人王福说,“通过此次水表数据采集,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质,同样也大幅提升了管理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截至目前,该管理区共检查井站点69个,安全观察45次,帮助班站解决各类问题75项。日交油量由去年同期的270吨提升到目前的320吨,注采对应率上升1.4%,递减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