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黄河三角洲碧空如洗、群鸟翩跹,条条银线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动能保障,一幅人鸟同城、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已徐徐展开。
中国地区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有3条在东营,被鸟类学者称为“候鸟迁徙的大型国际机场”。370多种鸟类在这里越冬繁殖,成为东营靓丽的景观名片。与这道美丽风景线相伴的是电力分公司1.3万公里电力线路,它们分布在东营市3区2县,其中28条主干线路鸟类活动频繁。
这些鸟让电力分公司的工作人员感到头大。
众多迁徙的鸟类中,东方白鹳是东营区域鸟类中的“旗舰”鸟种,东营也是全球东方白鹳分布最多的地区。“东方白鹳这种大型鸟类,翅展达到一两米,它们肆意在杆塔上筑巢、栖息、排泄粪便,都会导致线路短路事故。”电力分公司电网运行技术专家刘建国说。
敲击铁塔、大声呼喊,甚至采取登杆拆除鸟窝……以前,每年一到鸟类繁殖的季节,电力分公司胜东供电管理区输电运维站班长李明和同事们就开始上演争夺线路地盘的“人鸟大战”。
“每一场‘人鸟大战’都会耗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可是,没过两天,鸟儿又会回来筑巢。”李明感触颇深。
近年来,这样的拉锯战越来越少。“我们不断改进方法,从安装驱鸟刺、超声波驱鸟器、风车式驱鸟器、占位器到现在的绝缘子包覆新工艺,鸟儿和线路终于能够和谐共处了。”李明说。
既保障油田电网安全,又保护好生态环境。电力分公司依托“强素赋能”精兵行动,打破人才体制壁垒,成立输电线路技术创新团队,集中攻关涉鸟事故治理、线路巡视等9大类42项课题。
攻关团队首先与东营市观鸟协会建立密切协作,在电力线路涉鸟事故防治和保护野生鸟类上展开深度合作。这不仅让电力工作者学习到了鸟类知识,为更好解决涉鸟事故查找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也让东营市观鸟协会感受到电力分公司保护生态环境,爱鸟护鸟的决心。
经过对各种鸟类多年生活习性、迁徙规律、涉鸟事故原因深入分析研究,攻关团队逐步绘制出油区鸟类分布图,形成系统化治理思路。近年来,通过实施划定杆塔涉鸟活动风险区,人工筑巢、加装绝缘护套、错时检修、降压运行、电缆改造等多项科学精准防范措施,实现了涉鸟类事故的有效防治,近三年主干线路故障率下降60%。
而与电力线路故障率指标下降形成反比的是各种鸟类繁衍生活环境的持续改善提升。据东营市观鸟协会统计,仅以东方白鹳为例,近三年来种群数量由80多巢增长到200多巢,个体数量增长到2000多只。12月,电力分公司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授予“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单位”,是全国石油石化系统首家获此殊荣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