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一变"富"了一片

7月19日,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二区开发日报显示:胜一区沙一段油井日产油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三分之一。

采油管理二区所辖胜一区沙一段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贫油区",该厂地质技术人员秉承"实施一口措施井发现一片潜力区"的思路,优选生物灰岩储层,建立生物灰岩油层测井解释标准,区块含油面积由原来的2.03平方千米扩大至7.32平方千米,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33万吨。

薄差层油藏再认识

胜坨油田沙一段薄差层储层的厚度一般小于1.5米、测井解释以干层为主,被认为是"贫油区"的不仅在胜一区,还有胜二区和胜三区,这几个片区的薄差层基本被判了"死刑"。

如何让"贫油区"变成"富油矿"?胜采厂地质技术人员瞄准了非主力层系——沙一段湖相生物灰岩储层。

地质技术人员强化沙一段湖相生物灰岩储层系统分析、深浅兼顾,开展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不同岩性—电性关系图版和分小层流体性质判别标准。通过测井二次解释,完成了82口井目的层砂体的潜力重新认识。

基于前期对薄差层的潜力再认识,他们针对长停水井ST1-2X125井制订了水转油、补孔改层措施,实施后日产油5.4吨,含水30.4%,目前平均每天稳产在5吨以上。

与此同时,这个厂优选了生物灰岩储层解释为干层、试采均为油层的18口生产井,将其主要测井数据进行规律总结,建立起本区生物灰岩油层测井解释标准。如今,该区块含油面积翻了近两番。

优质选井让低效变高效

确定了有利开发区域,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选井。

沙一段位于胜坨油田开发层系的上部,生产井产层多集中在开发层系下部,上返生产不符合常规开发规律。

针对这一情况,技术人员详细分析沙一段潜力层位所处深度,依据实际情况将长停井及下层系低产低效井作为选井的重点方向。

ST1-3-133井已停产多年。去年10月28日,这个厂地质技术人员通过查阅该井的井史资料,进行精准分析、精准论证,认为这口井仍有一定潜力可挖。于是,他们为该井开出"处方"。在对该井实施补孔改层后,日增油7吨。目前,该井累计增油1173吨。

"我们围绕'高采低注'布井原则,建立合理的注采井网。目前,已实施扶停、转注等工作量12井次,油井平均含水降至69%,增加水驱控制储量52万吨。"地质研究所开发一室开发管理岗技术人员金英说。

清晰的潜力认识,合理的选井方式,使低效井、零贡献井重新焕发了"第二春"。

差异化调配助力效益开采

该厂根据测井二次解释结果和开发潜力分析,结合砂体展布特征,实施分类分区治理,形成配套注采调整技术、配套完善射孔及机采工艺技术和配套完善注水配套技术三种配套挖潜技术。

胜一区沙一单元生物灰岩储层薄、横向变化快、渗透率低。油井在普通射孔完井后,能量快速递减,供液不足或不供液,导致地层能量亏空而使油井关停。

如何选取合适的开采方式,实现效益开采?完善注采动态调配。这一方案被技术人员精准定位。

去年7月,他们对这个区块的ST1-2-7井组进行仿压驱耦合注采探索试验。经过102天的注采调配,对应油井ST1-1-75日产油由0.4吨上升至3.8吨。技术人员惊喜地发现,在不同注入水量及注入压力下,生物灰岩储层吸水状况变化明显。

他们不断扩大差异化注水的实践规模,根据胜坨油田胜一区湖相生物灰岩储层油井的井距、储层展布、生产压差等特点,探索形成了调流线注水、周期注水、注采耦合、单层不稳定注水4种低成本差异化的注水开发模式,有效减缓了自然递减,实现了油藏产量与效益开发双提升。

去年6月至今,沙一段非主力层的13口油井,累计增油1853吨,自然递减下降了3.3个百分点。


信息来源: 
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