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好汽车保养所需的各类设备和用品,车辆管理中心现河服务部员工王明军把车开到了东胜公司信远管理区办公楼前。
作为三巡车维护“网格员”,王明军此行的任务是对信远管理区5辆三巡车进行上门保养。
同样是保养车辆,与过去相比,意义却不同了。4月30日,东胜公司信远采油管理区与车辆管理中心现河车辆管理服务部签署了《“三巡车优质管理示范区”合作共建协议书》。
一纸协议,让两家单位从过去单纯的甲乙方关系,变成了现在的“利益共同体”。
“三巡车”指的是油田巡检、巡线、巡逻护卫用车。车辆管理中心以租赁方式将车辆租给各用车单位,并负责定期维护保养;用车单位在使用车辆的同时及时反馈车辆状况。
“各单位司机专业技能高低不一,有的会开车却不‘懂’车,小毛病拖成大问题,导致单位汽车维修成本增加,使用年限缩短。”油田机械设备高级专家丛岩说。
“车辆维修保养费用高,拉高了生产经营成本,成本一高我们就相应提高甲方车辆租赁费用,导致甲方用车成本增加,成了恶性循环。”车辆管理中心副经理李洪峰说。
车辆管理中心的“堵点”,也是用车单位的“痛点”。
“东胜公司的管理区分布在4地市14个县(区),三巡车使用保有量大,行驶公里数多,一旦车辆不好用甚至损坏,影响的是生产。”东胜公司副总经理郑廷震说。
各算各的“账”,不仅没法双赢,还可能造成油田车辆设备资产的损坏甚至流失。
“作为油田车辆管理的专业化单位,我们的责任是保障主业用车,实现车辆设备运营价值最大化。”李洪峰说。
车辆管理中心转换思路,站在油田角度算总账。他们认识到,油田高质量发展是全要素的资源优化和价值创造,对他们而言,“车”就是最大资产,“车辆使用管理的技术优势”就是最宝贵的资源,最大限度的盘活资源是打通“堵点”的关键。
车辆管理中心邀请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东胜公司信远管理区作为首批“示范合作单位”,为他们提供“车辆新增、新能源车配备、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优先权,三巡车“网格化”服务团队上门服务、开通卫星定位系统账号权限等全方位保障增值服务。
而信远管理区则需要加强管理,提高准驾人员操作技能,做好车辆日常清洁维护。
看似简单的“握手”蕴含着“目标同向”的深层逻辑。双方共同围绕“提高车辆技术状况,提升生产保障能力,延长车辆使用寿命”这一目标同向发力,节约的维修费用,车辆管理中心按一定比例减少信远管理区车辆租赁费用,或用于改善车辆舒适性需求。
双方以车为“媒”,找到了利益共同点。“预计车辆维修费用能下降15%左右。”车辆管理中心机械设备主管闫少康说。
合作为打通油田三巡车专业化运营的“堵点”提供了解决方案。
车辆管理中心发挥了技术优势,增强对主业的支撑保障能力;信远管理区则能更专心投入主业生产,还有了新的效益增长点;从油田层面看,车辆作为资产,实现了运营价值最大化,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试运行后,车辆管理中心将持续完善合作条款,提升三巡车综合运营效益,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