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油气集输总厂树立“大质量”理念,全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向系统化、样板化、智能化转变。他们出台标准化现场管理细则,线上运行《标准化现场建设》专栏,开发了标准化操作学习平台和风险管控平台等,促使油气质量、施工质量、工作质量全面提升。一季度,该厂天然气处理量同比增加814.33万立方米;外销原油含水率同比降低0.02%,原油有机氯控制在1.59毫克/千克。
集输总厂坚持系统思维,瞄准问题导向,建立责任落实、执行严格、考核公平的标准化管理网络,各层级整体推进,一体化运行。该厂统计了2021年各级检查及自查的580个问题,其中现场设备设施“跑冒滴漏”、标志标识不规范问题合计占比达到67.5%。
“要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在生产大晨会上,油气集输总厂厂长丁涛发出号令。
从现场管理入手,一场“标准化现场建设”向“低老坏整治”全面宣战。
该厂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业务部室负责人及基层负责人为成员的标准化现场建设小组,通过每周排查、清单运行、倒排计划、月度例会进行推进。
4月1日,该厂《标准化现场建设》专栏正式上线运行,设立了月度建设计划、评比曝光台、基层典型做法三个板块,从计划制订到运行闭环,有效推动了质量进步、标准提升系统化。
与此同时,油气集输总厂《标准化现场管理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正式完成。《细则》共分设备设施类和场区建筑物类两大部分,设备涂色、设备标识、维护保养等9个大类,共计3165条管理细则。每一条细则都对应了标准化图片和文字介绍。与之配套下发的还有《标准化现场建设管理办法》。规范完善的标准规范,使岗位员工能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一目了然。
东营原油库外输泵岗员工郭元新是转岗员工。短时间内,他掌握了计量、泵房、流量计等岗位的近200个巡检点,这得益于岗位的“智能标准化小助手”。
“小助手”是一台10寸平板电脑,也是标准化管理终端。以数据为支撑,该终端开发了标准化操作学习平台和风险管控平台。风险管控平台实时汇聚了设备、工艺等6类风险数据、构建了多样化的分析模型。标准化操作终端,建立了员工操作标准化、安全监督标准化、月度检查标准化、站库现场标准化以及绩效考核五个板块。
原来岗位员工两小时现场巡检一次,值班干部6小时现场确认,发现问题后再进行整改。如今有了“小助手”,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实现自动巡检、一键辨识、线上留痕、“码上”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