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此自信地走在这条大路上!清晰而坚定!
这是一条指引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我们无往不胜,一路披荆斩棘,新思想指引“五大战略、三大目标”丰富提升,书写了一部60年胜利人砥砺前行的奋斗史诗。
这是一条实践之路,前进的道路上不乏坎坷,我们转观念、治顽疾,破解发展难题,思想破冰、体制重构、改革调整,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日臻完善,市场化运行推动全面提质增效。
这是一条创新之路,孜孜以求、默默耕耘,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一项项“卡脖子”技术被攻克,将有限的资源开发出无限的可能,支撑起一个硬核的胜利。
这是一条奋进之路,浓墨重彩的2021掀开“十四五”的剧幕,在建党100周年的伟大历史时刻,甲子胜利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擘画百年。瞭望壮阔的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再立新功、再创佳绩”的殷殷嘱托,犹如号角催征。
路,正在脚下无限延伸。
旗帜高扬引方向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们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芦苇摇曳、水鸟扶摇,翅碱蓬“染”红了湿地滩涂,远远望去火红一片,宛若一块巨大的“红地毯”,擎着无限期盼。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能源安全是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一直是总书记治国理政中的大事和关心关切的要事。
看岩心、听介绍、登钻塔、察设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踏足这座现代化石油城,第一次来到赤诚如火的“胜利红”身边。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拳拳期望,催人奋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直是领航我们的“灯塔”。
“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振聋发聩的时代之声,在2021年7月1日这一天,从巍峨的天安门城楼传遍八方。
神圣誓言,穿越非凡征程,传承精神根脉,激励全体干部员工凯歌以行。
作为能源建设的排头兵,能不能在时势剧变的惊涛骇浪中成为“弄潮儿”?转型发展是胜利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清醒的认识来自思想的指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系统阐述的五大发展理念,正在为步入新常态的中国号巨轮,涉过险滩、渡过激流引领前行航向。
“价值引领、创新驱动、资源优化、绿色低碳、合作双赢”五大战略,胜利油田新时代的兴企方略,既与五大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又在集团公司党组的擘画下,进行创造性实践,并制定了“三大目标”的任务书和“六个走在前作表率”的路线图。
长远性谋划、变革性实践、创新性探索、开拓性进取……以抓经济的实际行动展现了讲政治的高度自觉,油田走出了一段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油田党委坚持党建工作引领中心、融入中心、服务中心、支撑中心,促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目标同向、工作相融、责任共担。
大党建、大政工、大监督……破解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两张皮”的顽瘴,破解党群部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痼疾,引领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转三创”作为统揽各路工作的总抓手,经过五年的持续发力,新观念新理念已成为干部员工的思维方式、价值认同,推动油田体制机制产生了深刻变化。
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形神兼备”,物理变化向化学反应转变……党建“三基本”工作手册,为基层党建开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以标准促规范,以规范促提升,把传统优势夯筑成制度底座,固本当前,筑基未来。
我们前行的方向来自党的指引,我们前行的力量来自精神传承。
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是党领导石油工业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孕育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伟大精神,深深融入一代代胜利人的精神血脉,“爱国、创业、创新、开放”成为新时期的胜利精神。
只有认清过往的艰难困苦,才能读懂今日的玉汝于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胜利油田坚持把“发展企业作为最大实事”,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规划图变成凝聚合力、开创新局的实景图:储量任务超额完成,产能规模节节攀升,2021年生产原油2340.3万吨,连续五年效益稳产2340万吨以上,夯实了中国石化“一基两翼三新”之基。
今日之胜利,共识在凝聚、力量在升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正意气风发地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领先企业、打造百年胜利”的大路上,走得如此笃定而从容,豪迈而清晰。
改革调整激活力
紧跟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构建起“支撑机制、流程匹配、防控风险、执行有力”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推动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开辟了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道路
这是一条在危机和忧患中开辟与发展出来的道路,也是一条在质疑和挑战中不断突围和突破的道路。
回望“十三五”,我们以进攻的姿态夺取了总攻性的战略成果: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夯基垒台,立梁架柱。
开局“十四五”,站在建党100周年、胜利油田发现60周年新起点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推向深入。
120项具体任务完成95%以上,106家厂办大集体企业采取清算注销、吸收合并、转让出售等方式退出历史舞台……
向一流看齐,与强者共舞,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提效率增活力,加快迈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领先企业。
李胜龙,在2021年“上了头条”:他是油田首个以“竞标+评议”方式产生的管理区经理,实现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颠覆式跨越。
2021年,胜利油田出台《胜利油田所属单位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暂行规定》,2家母公司及18家子企业经理层成员走上新的岗位。
未来,越来越多的“李胜龙们”将登上新的舞台。
改革的内在逻辑,就是“变与不变”。变的是,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体制机制;不变的是,贯穿于勘探开发和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油藏经营价值最大化。
过去的一年,油田大力深化油公司机制建设,重构制度体系和运营机制,重点推进油田“六项机制”建设,持续做实开发单位“七大体系”和管理区“五项机制”,形成了214项机制建设成果,构建起了与改革发展相适应、生产经营管理运行高效、油气主业价值创造能力显著提升的油公司组织体系和运营机制,整体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面对全新发展阶段,油田将三基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现代基层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管理效能的重要内容,全面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以“三基本”引领“三基”工作,全面强化基础管理。
将勃发于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上升为制度体系:传统优势、成果经验熔铸成标准规范,并一一固化进了基层的操作里,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跑不了调”。
2021年,油田党建考核首次设置12个KPI关键指标,首次实施党建考核与党委巡察、“三基”规范建设考评一体运行……
被检查单位都很期待“体检”,通过党建工作考核把脉问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找到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症结”“病因”,争取“早发现、早整改、早受益”。
这是一种敞开胸怀拥抱未来的自信,正如我们依旧“关心油价,却不再担心油价”一样,我们不怕戳伤疤,也不避痛点,更不护短板,而是主动暴露问题,寻良方,治病根。
“督”出好效果,“导”出高质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蹄疾步稳,现代化企业管理效能显著提升;
——新能源产业被置于同油气勘探开发并举的地位,专业化发展站立在了舞台中央;
——以资源优化、提质增效为核心的新型后勤服务管理体系应运而生,“可持续、更美好”的生活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
胜利,正以一个愈加青春的崭新模样展现在世人面前。
各大主流媒体这样评价:虽然是老油田,但已然是新胜利。
矢志创新添动能
创新实力愈加强大、创新生态日益成熟、创新体系日渐完善,油田专注于技术创新、开放生态的构建和丰富,走出了一条依靠创新驱动端牢能源饭碗的创新之路
走进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楼大厅,展台上摆放着两块一米长的岩心,当时,总书记走近仔细察看,兴致盎然。
一块是“磨刀石”似的砂岩,是当年华八井那块小油砂的“孪生兄弟”,从这种“比金子还珍贵”的石头里,我们用60年采出了12.5亿吨原油。
另一块是“千层饼”样的页岩,蕴含着无限希望,但是要找得到、采得出绝非易事。
1微米,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济阳页岩油就藏身于只有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石头缝里,不仅埋藏深,而且油稠,难以流动,“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十年磨一剑,矢志不渝。
——创新建立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成藏富集模式,揭开了页岩油的“红盖头”;
——研发形成优快钻井技术,精准控制地下3000多米的钻头,让钻头“瞄着”油层在地层中穿行,准确命中地下几千米的油气藏,实现了从“摸黑打”到“看着打”;
——集成创新多尺度组合缝网压裂技术,让页岩油在人工制造的毫米级“高速公路”上流出,极大提升了单井产能。
这一战略突破,使济阳坳陷油气资源总量增长了40%以上。
页岩油勘探开发、高温高盐聚合物驱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一系列“撒手锏”技术,正是胜利油田横跨一个甲子而依然青春永驻的“源密码”。
2021年11月3日,人民大会堂,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胜利人再次捧回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奠定了我国油气精细勘探理论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一项突破了提高采收率的瓶颈,成为国内高含水油田开发的主导技术。
“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又让胜利人立下了更为高远的胜利之志。
土耳其,第22届世界石油大会,集团公司高级专家曹绪龙代表胜利油田所作的非均相复合驱技术成为压轴报告,引起石油界的高度关注。
此前,曾有权威专家断言胜利油田根本不可能搞化学驱油。失败—试验—再失败—再试验……这背后,是30年如一日的矢志不移。
“可以允许创新失败,但决不允许不创新!”这就是胜利的信条!
如今,胜利油田应用化学驱技术已覆盖地质储量5.6亿吨,累计产油7181万吨,累计增油3355万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2021年,化学驱技术获得中国专利奖金银奖。
越来越多的油气勘探开发“铁律”被打破,压驱技术有效解决了低渗透油藏“注不进、采不出”的问题;稠油降黏冷采技术打破了稠油热采的单一开发方式……确定了四个十亿吨潜力阵地、五个百万吨产能阵地。
天山之北,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是我国油气生产的重要战场。
胜利西部探区挂图作战——“十年探明储量5亿吨,‘十四五’末,油气当量达到240万吨,‘十五五’末油气当量达到500万吨”。
飞沙走石的西北大漠,钻头酣战如歌,正朝着“五年翻一番,十年翻两番”的目标向地层更深处挺进。
峰值日产油8.8吨,日产气3457立方米。油田在柴达木盆地马海东地区首次获得了“胜利”工业油流,新的增储建产阵地胜利在望。
风急浪高的渤海湾畔,一座座平台耸立于海天之间,生机与活力如浪奔涌。过去一年,化学驱在海上“大放异彩”,突破了规模化注聚的技术瓶颈,目前已覆盖地质储量1200万吨,持续不断地夯实着“海上阵地”。
一个甲子,熊熊的创新烈焰,照亮了过去,更将点燃未来。创新引擎轰鸣,发展动能澎湃。
油田上下求索,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扛牢央企使命,去填补一个又一个空白,去开创一个又一个新局面,把能源的饭碗越端越牢。
满怀信心向未来
着力打造油气生产领域洁净能源生产商、综合能源管控服务商和脱碳领域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踏上一条经济发展“高质量”、生态环境“高颜值”能源企业转型的康庄大道
“石油战线始终是共和国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要继续举好这面旗帜,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胜利的肯定,更是对胜利的期望。
2021年,《百年胜利战略规划纲要》出炉,立志打造行业高质量发展典范,以坚实步伐迈向百年胜利、永续胜利……
“对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跟进党和国家及集团公司重点部署,油田党委专门制定了七个方面28项主要举措,推动一张蓝图绘到底。
走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代长征路,必须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将能源资源作为必须筑牢的发展根基,油田以大视野、大气魄、大格局“聚焦大盆地、力争大发现、形成大场面”。
伟大构想成于实践,百年之路始于脚下。
从浅海望向陆路,盎然的绿意铺满眼眶,这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胜利油田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白云在蓝天里流淌,油井在绿地上舞动,储罐橇与注入橇的剪影与天际相接,勾勒出一条美丽曲线。
这里,正是展示胜利油田“碳中和”设想落地的“未来之窗”——以CCUS为抓手,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实现油气产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这相当于我们要种900万棵树,相当于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跟随总书记的脚步,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曹小朋拿着自拍杆来到莱113CCUS项目现场,他正在拍摄CCUS科普“vlog”。
这一数字源自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这是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并将成为国内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百万吨只是起点,到2025年二氧化碳注入能力将达到300万吨,2030年有望达到1000万吨。
这不只是一个减排数字,更是一笔效益账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发现了油田20亿吨二氧化碳埋藏潜力的金融属性。未来,我们不仅是“卖油郎”,还是“卖碳翁”。
是风,是光,更是澎湃的力量。
59年前,这里诞生了功勋井营二井,创造了全国日产油最高纪录,胜利油田因它而得名“九二三厂”。
59年后,这里“风光热储”综合利用,是油田首个实现“碳中和”生产区,堪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结合的典范”。
昔日功勋井,今朝模范生,营二井区正以崭新的面貌书写着新的胜利。
行走在黄河两岸:油井与光伏并肩,风翼与井架相伴……一一镶嵌进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景里。
更远的未来,“节能、新能源、CCUS、碳汇林”碳中和路径越来越清晰,步伐越来越快,以“风电、光电”为主的新能源、以“绿电制氢”为主的储能、 以CCUS为主的固碳“三个产业链”“三条创新链”整合为一个完整绿色低碳“生态圈”,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更好端牢能源的饭碗、推动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作出新贡献。
跟随总书记的脚步,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让我们把初心镌入油藏,将使命扛在肩膀,一起用百年胜利的考卷作答,献身这壮丽的事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山高路远,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