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过“毯”寻胜利

  去年,油田在春风油田发现了2429.58万吨探明储量,占油田当年上报探明储量的40%,展示了车排子凸起东翼石炭系及新近系沙湾组良好勘探前景。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获得中国石化石油勘探重大商业发现奖。

  从发现至今,春风油田已探明储量1.5亿吨,年产量达到120万吨。

  这曾是一块被放弃的“采油禁区”。

  准噶尔盆地西缘的车排子凸起北部,是春风油田所在地。之所以被称为“采油禁区”是因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这里开展的几轮勘探都铩羽而归,于是被贴上了“贫油”的标签。后来又打过几口井,仅见到少量稠油,开发难度大,一度被认为“没有资源潜力”。

  2009年,中石化作出矿权调整,这块“采油禁区”成为了胜利油田的“囊中物”。能不能从这里打开突破口,需要重新落实该区域的地下情况。

  “搞勘探的过程可以说是典型的屡败屡战。”任新成是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压扭盆地油气勘探研究与目标评价首席专家,2002年毕业后,他一直投身于油田西部勘探事业。

  在他看来,油气勘探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既有长期性,也有阶段性,对于前人已有的理论和认识不仅要学会选择性地继承,更要敢于打破成规,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将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

  2010年,胜利科研人员针对车排子地区勘探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断—毯成藏理论”。

  “断”即“断层”,“毯”即“毯砂”。任新成解释,过去,人们认为这个区域“潜力不大”,是因为该区域不发育能“生油”的烃源岩。

  没有“烃源岩”,有没有可能从别的地方来油?研究人员发现,该区域新近系发育很厚的“砂体”东侧紧邻断层,断层东侧深层的二叠系蕴藏着能生油的烃源岩,中石油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车排子油田就在这里。

  油气从烃源岩生出,顺着断层“爬坡”进入厚且连片的“砂体”。从形状上看,“砂体”如同一片“大地毯”;从作用上看,“砂体”如同一条高速路,将油气运移到“毯砂”边缘形成的岩性尖灭圈闭中聚集形成油藏。

  沿着“毯”的边缘打井!2010年,任新成和同事们在车排子地区发现了春风油田,这是胜利油田接手西部探区后新发现第一个油田,当年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38万吨,打开了西部油气勘探新局面。

  在2021年发现的2429.58万吨探明储量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石炭系火山岩中发现了一个1740万吨的“整装块”,占了车排子地区探明储量的半壁江山。事实上,取得这样的勘探成绩十分不易。车排子地区东翼的有利勘探面积只有1000多平方千米,勘探程度却可以“媲美”胜利东部老区,就像被打成了“马蜂窝”。

  “在勘探程度这么高的情况下,还能发现千万吨级的大块,的确不容易。”说起这个“整装块”,任新成很自豪。

  “整装块”的发现得益于对“断层”和该区域油藏特征的重新认识,“断层没有分割油藏,反而因为一些小断层的存在,产生了裂缝,油从裂缝中出来,产量很好。”任新成说。

  除了勘探理论的进步,在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的指导下,该区域采用了“微生物”+“压裂”工艺,在火山岩稠油油藏动用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任新成预计,2022年,车排子地区探明储量依然要占到胜利西部的50%以上。因此,他打算从“毯”的边缘向“毯内”“毯外”进军,开展风险勘探。

  “如果‘毯内’有小断层‘挡’一下,就可能形成油藏,如果‘毯外’的圈闭与‘毯’形成了侧向接触关系,也可能有油,这些都需要探索。”任新成说。

  如今,再看这块曾经的“采油禁区”,勘探部署图上,代表“探明储量”的大红色,几乎覆盖了整个车排子凸起的东翼,如同一顶戴在准噶尔盆地的贝雷帽,昭示着胜利西部大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信息来源: 
2022-01-12